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杭城“文化工匠”眼里的“工匠精神”
  •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2日    字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曾几何时,当人们夸赞一个人有工匠精神时,并不意味着一种褒奖,字面背后的意思,却是“效率太低”、“不赚钱”、“太傻太执着”。这个词过往的反讽含义,让如今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工匠精神”四个字,成为被重新审视、端详的一件事。
中国人口多、基数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从最初单纯地追逐速度和效率,满足“有”,到如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即将达成,物资极大丰富,“有”逐步升级为“好”。
过去的中国制造被贴上了“价廉”的标签,如今国势强盛,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走向海外,更应该关注“物美”,甚至是“物优”,从而让中国商品极大增值。
工匠精神可以让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优造”,这种提升不仅仅是在工业制造领域,同样也在文化创意领域。
什么是文化创意领域的工匠精神? 杭州市的三位文化工作者,分别谈了他们眼里的“工匠精神”。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朱炳仁:工匠精神是一种责任心


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朱炳仁认为,总理的讲话对传统工匠而言,是非常大的鼓励。目前社会对工匠其实关注度不高,传统的手工艺经常面临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总理推崇工匠精神,将直接推动社会对工匠的理解和认识。
不过,工匠精神应该不单纯指某一类别的工匠,不是狭义上的工艺美术、手工艺,而应该是更广义的概念,“是对社会文化的责任心”。朱炳仁说,不管哪一行,都要精益求精,这其实是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匠心独具。
朱炳仁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顾问,在那里他拥有自己的铜雕工作室。故宫有一对铜狮子,朱炳仁经常站在铜狮子前研究,古时工匠处理铜雕沙眼时,手工留下的痕迹都看得到。他感叹,这些痕迹说明昔日工匠们不惜花费时间精力要把雕塑凿平凿光。正是有了这种精心打磨,才有了今天的文化遗产。
朱炳仁有个理想,就是把“朱炳仁铜”打造成现代中国第一个工匠品牌。
他确实有这个底气和实力。雷峰塔、峨眉金顶、桂林铜塔、灵隐铜殿,上百件标志性铜建筑,让他有了“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之称;他也是中国铜雕领域唯一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每一样作品都工艺精湛,饱含他的心血。比如10年前在河坊街亮相的“百子弥勒”大型铜雕,深受游客喜爱。而为了做出弥勒的宽厚笑容,100个小孩可爱的动作、表情,他改了十几稿,不断修整和调整,那件作品,整整做了8个月。
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15道以上工序,复杂的甚至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质检员,制作过程中必须严谨、一丝不苟,才能保证精湛作品的诞生。
除了大型创作,朱炳仁还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用寿命3000年以上的铜来制作餐具、香炉等生活用品,他有一个很接地气的想法是:让工匠精神打造的精湛生活用工艺品,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使用和收藏,代代相传。

浙江省京剧团团长、浙江省文联委员翁国生:工匠精神是执着,拼命,一丝不苟


翁国生,浙江京剧团团长,“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白玉兰戏剧奖主角奖” “文华导演奖”等诸多大奖的获得者。数十年来,一直兢兢业业地耕耘在梨园,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京剧工匠”。
今年春节的戏曲舞台上,京剧南派猴戏《大闹天宫》让杭州戏迷如痴如醉。原汁原味的唱腔,灵动精彩的表演,大气磅礴的舞美,引来掌声如潮。
在翁国生看来,工匠精神首先要执着。“做一项事业,一定要有恒心,认准一个目标,就要干到底。”十多年前,浙江京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翁国生和浙京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不断想办法,不断探索市场,一步步走出困境,赢得了观众和市场,赢得了一个个荣誉,走到今天的局面。
一丝不苟,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平时温文尔雅的翁国生,一上排练场就变成了同事眼里的“戏疯子”“魔鬼导演”。特别追求完美,为达到理想的效果,不厌其烦。去年排《东极英雄》,他先后去舟山采风4次,上东极岛3次,采访了无数当地渔民,以达到最精准、接地气的创作效果。有时,一段戏他要改数十遍,不改到满意不睡觉。
“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创作中,才能打造真正优秀的适合时代需要的舞台精品。否则,就只会停留于表层,肯定难以创作出有深度的好作品。”翁国生说。

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主席、华策影视董事长赵依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


最近,韩剧《太阳的后裔》又一次在各种社交媒体引发了刷屏,大概很多人不知道这部剧的制作和发行都有杭州影视企业的身影。
2014年,“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集团的“孙公司”——华策香港投资有限公司,以3.23亿元人民币获得该剧制作公司NEW的13.03%股权。这项投资成为当时中国文化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收购之一,也掀起了中国企业与韩国娱乐企业进行合作的一波浪潮。
两年之后的成功,再次印证了华策影视作为一线的泛娱乐内容制作公司,在内容布局上的优质能力。 这对于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来说,只是用心做好影视产业,立足中国布局全球的策略之一。
“影视人具备的工匠精神,就是要琢磨打造作品器物之美”。赵依芳说。对每一部作品投入巨资,尽可能对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并且从作品的一开始就精细打磨。
“华策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一定是内容,尤其是原创内容。”赵依芳提出“产品经理”的概念。为此以重金与优质编剧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引入优秀编剧资源;又不断采取并购的方式加强资源共享,着力从上游开拓抢占优秀内容资源—— 在今天将要举行的杭州影视年会上,华策影视就将带着麦家亲自编剧的《解密》亮相,随后还会有《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翻译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多部精品电视剧出炉。

除了“工匠精神”,赵依芳认为影视人还要有“巨匠精神”——用艺术巨椽书写“黄金时代”的中国梦想,要有一种文化的责任感。同时,作为文化传播者,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境”、“意象”思维,曲径通幽、润物无声,接受采访时,赵依芳多次表示,未来中国影视文化一定是中国软实力的最佳体现,“要向全球传播中国文化,不仅要坚持正能量的价值观,做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工匠精神,还要从工匠到巨匠再到意匠。坚定地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基础,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推动者,实现华流影视影响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真正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价值。”

                                                                                                (摘编自《杭州日报》2016年3月9日B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