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评论

《摘金奇缘》:这部现象级的“黄皮肤”电影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
  •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1日    字号【

(摘自:《中国艺术报》)  

电影《摘金奇缘》海报

  好莱坞浪漫轻喜剧《摘金奇缘》近日在中国上映。该片在北美获得了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福布斯》杂志甚至类比了之前获得票房奇迹的《黑豹》。根据Box Office Mojo(亚马逊公司旗下系统性计算电影票房的网站)数据,《摘金奇缘》全球票房已突破2.37亿美元,仅北美票房就超过了1.73亿美元,相当于大片《毒液》在美国的票房。

  这部由亚裔主创班底打造的好莱坞电影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在北美社会也引发了关于亚裔群体的热烈讨论,使其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影片。与全黑人英雄的《黑豹》引发好莱坞电影多样性讨论以及倡导多元包容条款相比,《摘金奇缘》在延续和推动美国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也延展了美国文化中关于少数族裔的代表性和包容性问题。

  《摘金奇缘》在北美宣传噱头就是全亚裔阵容,是继25年前的《喜福会》之后第二部全亚裔演员电影,这也是影片突出的魅力所在。《洛杉矶时报》拍摄的纪录片《通往“摘金奇缘”之路》中对部分主创人员的采访点出了少数族裔的“代表性”这一核心问题。男主角扮演者马来西亚华裔亨利·戈尔丁在访谈中讲道:“我在马来西亚长大,从来没有遇到过代表性问题,银幕上的人都像自己,可我到了英国才意识到,银幕上这样的形象没有了。”男二扮演者澳大利亚华裔吴育刚谈道:“我小时候感觉到孤立,因为我在媒体上看不到我这样的形象,这让我自己感到很受伤,没有被承认、自己的形象没有被代表的感觉很强烈。”来自英国的日裔女演员水野索诺娅感受更加细腻:“如果你身边的媒体,有一个看起来像你的人,你可以把自己寄托在他身上,然后会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位置,有安全感。”正是基于这种独特的文化心理,《摘金奇缘》成为了一个话题、一个引子,让来自世界各地、拥有不同背景的亚裔能够坐下来交流在美国这一多元文化环境里经历的各种焦灼和困惑。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亚裔共同参与制作代表和反映亚裔生活的好莱坞电影让这些演员们感到非常自豪,就像韩裔演员林家珍表达的一样,“我看到媒体报道和大家的反映哭了,不知道哭是因为身为一个演员有幸参与其中,还是身为一个没什么代表性的亚裔美国人,然后我才意识到,这是自己有了代表性所带来的力量和荣幸。”杨紫琼对电影本身的价值有着充分的认识:“在这之前,我和整个电影行业都没有认识到这部电影的意义,不仅对亚裔美国人,对全世界有才华的亚裔来说,有一个讲述他们故事的电影很重要。”来自英国的华裔演员陈静讲得更加理性:“我知道这个缺乏代表性的问题,不止亚裔,所有少数族裔都有,媒体和流行文化很少会直接反映这些少数族裔在生活中是怎么被对待的,所以好莱坞制作和推广这部电影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它会带来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电影,不仅仅是为了亚裔。”通过主创们在纪录片中表达的心声可以看出,在他们这些少数族裔的心目中,媒体和流行文化对自身群体的再现,既是他们感同身受、是他们在多元文化中获得心理力量的源泉,也是他们能够在主流社会阐述自我、表达自我,争取平权的机会。这也就是《摘金奇缘》在北美成为现象级电影、成为热点话题的关键。

  《摘金奇缘》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更谈不上新颖,甚至被媒体称为“改良版的灰姑娘”和“亚裔美式小妞电影”。然而,好莱坞的多样性给这部电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样一个灰姑娘的故事,放在了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的人身上,故事本身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丰富性和戏剧性。就像《黑豹》拓展了好莱坞几十年不变的英雄模式一样,《摘金奇缘》给美国社会展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东亚、南亚文化。影片获得最多批评的仍然是符号化亚洲文化问题,认为好莱坞依然对亚裔存在刻板印象。影片中大红灯笼、包饺子、打麻将等亚洲符号元素的确实存在,既诡异又神经兮兮的好莱坞亚裔形象也依然存在。特别是影片的英文名直接采用了小说的名称:Crazy Rich Asians(疯狂的亚洲富豪),这一在美国语境里有强烈的负面含义的名字,已经使观众有了不好的心理预设。

  但我们看到了《摘金奇缘》并没有对这些刻板印象和曲解直接作出消解或对抗,而是通过展示亚裔的群像来呈现亚裔群体的客观样貌。《摘金奇缘》改编自新加坡作家关凯文畅销全球的小说《疯狂的亚洲富豪》。关凯文以1美元的价格出让了改编权,换取的条件是对剧本的改编有相应的决定权。他希望是亚裔而不是白人来演女主角,也希望忠实呈现新加坡华人富豪的生活状态。片中很多场景、道具和服饰也都力求真实和贴近原著。影片呈现了亚裔“新贵们”奢侈炫富的作风,但这一人群既让白人生厌,也让亚裔感到丑陋。更加重要的是,影片向世界展示了南洋华裔贵族中西合璧式的精致和优雅,一口正宗京腔的奶奶(卢燕饰)、地道伦敦口音的婆婆(杨紫琼饰)、不愿与新贵们胡作非为的男主和男二,以及他们表现的形象和气质,都从各个方面昭示着他们的出身和他们的自律。对这一群体的正面表达,虽然在对南洋文化不了解的中国观众看来仍然有些不伦不类,但无疑会对改变亚裔新贵们在白人社会留下的糟糕印象起到积极作用。影片把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唠家常作为家庭聚会时间,用打麻将这种东方式的含蓄来化解矛盾冲突无疑是对东方传统文化准确的解读。影片中扮演男主角表弟的菲律宾裔演员尼科·桑托斯的话说中了问题所在:“能参与一部带有某种文化标记属性的电影,让我梦想成真。这个电影里没人会武功,没人逃离村庄,你理解我的意思吗,我们就是一群很不错的人。”一个正常的亚洲,一群合逻辑的、真实的亚洲人,才能避免被简单地标签化、符号化。

  《摘金奇缘》故事矛盾的形成、激化、反转、和解都是由文化冲突产生的,利用多元文化冲突推动故事演进。美国是一个白人主导、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如何承续原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新文化的营养,建筑新文化身份是少数族裔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于亚裔来讲,他们既不愿意摒弃、也无法隐匿自己的文化身份,也无法毫无负担、毫无障碍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摘金奇缘》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并未直面这个问题的复杂性,而是采用了好莱坞常用常新的合家欢套路,使大家最终和解于美式的包容。女主角瑞秋·朱通过与准婆婆的麻将桌交流,开开心心地做回自己。为照顾丈夫情绪藏起心爱的珠宝衣装的阿丝·梁,勇敢地做回了自己的女王。实际出身与女主角相同的婆婆爱莉·杨也放下多年为了家族的隐忍,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护家庭和孩子。这起码表现了亚裔族群的一种自我认同、自我接受。正如导演朱浩伟所说:“不一定非得是亚洲人才能理解这个故事,没错,这是一个亚洲家庭的故事,但归根结底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我认为文化冲击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无论你来自什么背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但是最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取决于你自己的,你需要自己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从而让他们为你所用。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家庭、牺牲、自我的快乐,这些是我要呈现在电影里的东西。”

  与在北美的高票房、高话题性相比,《摘金奇缘》在中国内地的票房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首周末累计票房不到800万元人民币,豆瓣评分6.2分,这里有电影自身的问题,更有文化差异、误解误读的问题。无论如何,《摘金奇缘》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与我们有相似文化基因的群体在强势文化、多元文化中的挣扎与痛苦、勇敢与坚定,同时,也提醒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面对世界的多元,鼓励多样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