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大潮起之江”图片展今起开幕,40年光影变迁见证浙江改革开放
  •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5日    字号【

 

西湖牌老式缝纫机、永久牌老式自行车,手表、字典、手电筒和蒲扇,四角木桌上摆着搪瓷杯,床头上贴着“建设社会主义”,还有那带着映画的老衣箱、老衣柜,今天上午,“大潮起之江——浙江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图片展开幕前一个小时,浙江美术馆的天光长廊,已然成了时光隧道——左边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家庭的标配“四大件”,右边是上世纪90年代贴满崔健、林青霞、张国荣海报的温馨之家,再加上中间80年代的照相馆,时空交接,记忆重启,一场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光阴之旅,随之开启。

        这个特别的“时空快闪盒since1978”板块,实景还原了改革开放那些年的家庭布置,是浙江美术馆为配合今日开幕的大展“大潮起之江”所做的配套活动。

        此次展览由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报集团、浙江广电集团、省文联共同主办,省摄影家协会、浙江美术馆联合承办,共分为“序篇”“忆⋅如歌岁月”“立⋅时代潮头”“享⋅美好生活”4个篇章,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形式,共展出680幅(组)1300余张作品。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秘书长毛小芳告诉记者,为了筹备这次大展,他们几乎调动了所有资源,“向全社会征稿,企业、个人、昆剧团、越剧团、各类刊物……5个月筹集下来,这已经算是有史以来展出浙江图片最多的一次影展。”

        走进展厅,扑面而来的是40年光阴荏苒。今年89岁的刘浩源曾经是浙江省电影公司的业务科长。这回大展,他将自己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拍摄的一组珍贵照片带到了现场。只见厚厚的相册里那些早已随岁月流逝不复存在的老影院,一个个再次出现在眼前,老杭州们熟知的西湖电影院、太平洋电影院,还有椒江影城、最早的海门电影院、黄岩百花电影院等纷纷亮相,勾起一波回忆杀。

        “以前都是胶片电影,但大家对电影的热情很高。我记得当年谢晋的《舞台姐妹》重映时,放映场次达25000多场,观影人次更是突破2300多万,而当时整个浙江省的人口,才3000多万。”刘浩源回忆,当年电影放映队到农村里去,一场电影的观众就是上千人。现在不一样了,影院硬件逐步得到改善,原来的砖木结构变成了钢筋水泥的框架结构,水泥地面也变为磨石子地面,木条长凳改为翻板椅子。从80年代开始,影院分期分批安装了空调,又进行了设备更新,如安装立体声、宽银幕等。现代化的影院已经如雨后春笋,遍布全省各地。

        还有徐永辉拍摄的《我拍中国家庭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永辉先后200多次对我省农民叶根土一家进行追踪报道,前后拍摄一万余张照片,留下了一卷中国农民从贫穷到小康,从苦难到欢乐的浓缩历史。

        当年第一次下乡的徐永辉,循着“解放区的天是睛朗的天”的歌声,找到了嘉兴农民叶根土的家,为他们全家拍下了一张衣衫褴褛的全家福。从这一天起,他就开始了对叶根土一家坚持不懈的追踪拍摄。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一张就是叶家大女儿结婚,特地请徐永辉当嘉宾,徐永辉送上的贺礼是新旧两张“全家福”,被叶根土作为传家宝赠给女儿当“嫁妆”。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开头提到的“时空快闪盒since1978”不容错过以外,本周末美术馆还为观众安排了专家导览。周六上午10点与周日上午10点半,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小川、王芯克将分别为观众带来讲解。本周日上午9点至下午5点,浙江美术馆还将开设专属摄影市集,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关注浙江美术馆官微报名。

       展览将持续至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