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稻田里的美术馆,期待你从城市喧嚣中返场
  •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1日    字号【

图片

扎根于杭州市余杭区永安村的苕北美术馆,图为开馆现场 刘旻 供图

“艺术从来不是从天而降,而是破土而出。”这是苕北美术馆馆长、摄影艺术家陈杰落户杭州市余杭区余杭街道永安村的感悟。

2025年9月28日,苕北美术馆揭开了它的红盖头——将艺术作为激活地方潜能、开拓未来图景的实践,是它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目标。苕北美术馆由陈杰、刘旻二人共同发起。他们一位是“一个影像、文字记录者,观察社会和自然的人”,另一位是志同道合的调查记者、策展人,两人携手以推动中国乡村当代的“可能性艺术”为核心使命,聚焦于相关领域的创作、展示、收藏、研究与公共教育。

图片

嘉宾观展 刘旻 供图

苕北美术馆所在的建筑,原本是村里的烧酒坊与自行车车棚,总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其独特的“五个屋顶”错落于一片已泛金黄的稻田里,初秋的风吹来,十分惬意。屋里一幅幅关于乡村景与物的定格,与屋外的乡村自然风貌,在观者的眼里跳跃,也在心里留下了美好的思考和印迹。

“我们选择将美术馆根植于永安村,根植于这片苕溪北岸的城北八村,是因为这里浓缩了中国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最深刻的命题。”刘旻介绍。此次设计的开馆展“在消失中返场”,由两个单元共同构成,分别为“在消失中返场——陈杰影像作品展”与“䎬稏与再野——数字语境下的农耕记忆与生态想象”,展览汇聚了中国、韩国、法国共18位/组艺术家的78件+17组作品。通过摄影、机械装置、数字影像及跨媒介实验等多种形式,探讨对村落的观察与记忆、生态与数字技术的交叉议题。

图片

展览海报 刘旻 供图

4年前,陈杰与刘旻为开展深度调查而走进永安村,很快被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我们特别想知道这个村的过去,也好奇农村职业经理人能为这里带来怎样的未来。”正是这份好奇与热爱,让他们以“新村民”的身份扎下根来,为这里创作了数幅影像作品和《苕北作田记》一书。

“包括美术馆在内,都是我们系统性观察永安村的一部分。”陈杰说,他们想做的不只记录,更是为永安村“注史”。从历史、地理、人物等多个角度,立体地梳理村庄的发展脉络,挖掘文化内核。

图片

现场嘉宾进行研讨互动  刘旻 供图

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友国与记者说起几年前第一次来永安村考察时的场景——当时这里还是一片普通的乡村景象,而今天走进这个空间,眼前的每一个细节都超出了他最初的想象。“这个美术馆的意义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它所开启的无限可能。”张友国确信,只要给艺术家足够的创作空间和信任,他们一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场关于乡村的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12月20日,而苕北美术馆却会永远安放于这片稻田间,更多的艺术者也将用他们各自的方式成为这里的新住民。

图片
图片
图片

布展现场 刘旻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