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21日,第十三届浙江省文艺评论人才研修班暨新大众文艺与文艺评论专题研讨班在建德举办。本次培训由浙江省评协与杭州市评协主办,建德市文联协办。范玉刚、李超德、夏烈、翟业军、倪慧芬等专家学者和60余位学员围绕新时代文艺与新大众文艺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山东大学范玉刚教授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里程碑意义,指出文艺创作应坚持人民立场,“接地气、通人气、扬正气”,让人民成为主角。艺术家需引领时代审美,抵制“三俗”,并通过文艺促进文明互鉴。
针对网络文艺发展,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杭州市评协主席夏烈提出“数智化时期”的新趋势,认为网络文艺需在主流化、精品化、IP化、国际化进程中,以“域场学”理论协调受众、资本、意识形态与精英力量的关系,尤其要推动微短剧的精品化转型。
浙江大学教授翟业军则探讨了技术与文艺未来的深刻命题。他认为数字生命虽具强大计算力,但缺乏人性特有的“决断力”与晦暗复杂性。在技术加速演进的时代,翟业军提出回归对物质性、阴影甚至“歧途”的渴望,才是人性充盈的路径。
苏州大学教授李超德着重阐述当代文艺评论的担当。他批评过度依赖西方理论与空泛评论的现象,呼吁构建中国特色的评论话语体系。他强调评论需具备“批评精神”,激浊扬清,敏锐反映现实、传递思想性,并倡导评论本身应成为兼具深度与美感的“美文”。
在现场教学和主题研讨活动中,与会学员围绕新大众文艺与乡土文化、新大众文艺与文艺评论等话题,积极发言,为浙江文艺评论的发展、杭州文艺评论小站的内容建设注入新思考,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