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薛家柱珍贵文献资料捐赠仪式在杭州举行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7日    字号【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转达勉励和问候。92岁的游本昌长期从事戏剧表演,在《济公》等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7月3日上午,薛家柱手稿文集捐赠仪式在杭州举行。薛家柱的女儿等就将父亲创作的《济公》电视剧手稿、在日本巴金研讨会上的讲话稿、巴金先生签名的《巴金书简》,以及拜访巴金的珍贵照片等,捐赠给浙江文学馆永久保存。

图片

薛家柱,浙江宁海人,原杭州市作协主席、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作品体裁多元、题材广泛。从长篇小说《小城故事》《铁血生涯》到中篇小说《台湾来的渔船》,从诗集《金银岛》到散文集《西湖,祖国的明珠》,从童话集《冰人儿》到长篇纪实文学《魂断武岭》,每一部作品都包含着他对生活的洞察和对时代的思考。


图片

捐赠仪式后,徐忠友采访了薛家柱先生的大女儿薛野、薛川,她俩回忆了薛老生前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感人的往事。





01

为杭州创办唯一的

《西湖》文学杂志











1960年,薛家柱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杭州教育学院当教师。此后几年间,他就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上发表了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并成为中国作协浙江分会最年轻的会员。

后来,薛家柱被借调到杭州文化局,从事文艺方面的宣传工作。在当时,一些老的文艺杂志都停刊了,要宣传总得有园地吧,薛家柱想到了办刊。1969年,他冒着政治风险,利用文化局所属剧场内的一间地下室创办了一份小报式的内刊《革命文艺》,总算可以在上面刊登一些文艺作品。后来易名为《群众演唱》《杭州文艺》最终成功创办杭州市唯一的文学月刊《西湖》)。在当时许多文学刊物还未复刊的情况下,这份杂志就为巴金、陈学昭、黄源等名家和杭州本地一批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极大繁荣了杭州的文学事业。

薛家柱在当杂志负责人时,有许多作者从外地送稿或来改稿,当时人们的条件都很差,住不起旅馆、吃不起饭店,往往就住在薛家柱家里白吃白喝。其实他家条件也不好,但他总是让客人先吃饱住下,自家人有困难就克服一下。



02

为巴金先生解决了

生活中的困难










薛家柱上小学期间,有幸读到哥哥从重庆带回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后来激励着他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没想到结果还为巴金等名家解了生活中的困难。

那是1974年,薛家柱在负责《西湖》杂志时,还兼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业余编剧,有时去“上影厂”编戏。上影厂文学部离武康路113号巴金的家不远,有一天在一位朋友引见下,薛家柱去拜访巴金,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从小崇拜的文学大师。

当时的巴金受动乱影响,身上穿的是旧衣服,脚上穿的是破草鞋,绝大部分时间在干校劳动。他的爱妻萧珊女士又在此前不幸逝世,儿子李小棠在安徽农村插队,偏偏又得了肝炎;而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的女儿李小林、女婿祝鸿生却要下放到离上海相对远的湖南,身边连个照顾的人也没有。

那天,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就在客厅的过道里招待薛家柱,巴老则极少说话,而是认真听女儿李小林、女婿祝鸿生与薛家柱交谈,并不时地为他们冲茶水,这让薛家柱甚为感动。

当薛家柱了解到巴老的困境后,便想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回杭州后,他向主持杭州市文化局工作的孙晓泉局长作了汇报:“孙局长,巴金的处境很不好,身体又差,能否让巴金女儿、女婿来杭州工作?这样离上海近一些,可以照顾一下巴老。”孙晓泉局长也是读了《家》之后才走上革命道路的,他想了一下表示:“可以先让巴金的女婿祝鸿生来《西湖》担任编辑,李小林也可以随夫调动吧。”经多方协调,祝鸿生调到杭州《西湖》杂志当编辑,不久李小林也调到浙江省文联的《浙江文艺》(后为《东海》月刊)当小说和诗歌的编辑,巴金的处境才有所好转。而薛家柱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是极有可能要担风险的。

除了巴金,薛家柱还为著名导演谢晋的儿子谢贤、著名作家杜宣的女儿设法安排了工作。可对自己的两个女儿,曾在杭州教育学院当过多年老师,许多校长都是他学生的有利条件下,他从不向人开口,只让儿女就近在很一般的学校上学。后来女儿大了,他也让女儿自己去找工作,要她们独立生活。而他认为帮巴金、谢晋、杜宣的子女落实工作就是在帮助文学事业,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03
为文学创作而不懈努力









除了当好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杭州市作协主席,为广大作家服务,办好《西湖》杂志外,薛家柱自身坚持不懈努力,在文学创作上成果丰硕。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他由“单栖”的诗人,变为“多栖”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影视文学多门类创作的作家。1980年前后,他就出版了儿童诗《金银岛》、中篇小说《台湾来的渔船》、长篇小说《觉醒的警卫员》;还为浙江电视台创作了电视剧《盈盈一水间》《为奴隶的母亲》等。

在创作题材上,薛家柱也大胆突破,1985年他为刚成立的杭州电视台策划与写作了电视剧《济公》,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先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小说《蒋介石的元配夫人》《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离开大陆的最后日子》《铁血生涯》《大国空魂》《最后的通缉令》《爱已随风》;还创作了电视剧《东方破晓》,受到了广大观众与读者的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去世时,薛家柱共出版了30多部专著、100多集(部)电视剧,达1000多万文字;还有电影、广播剧、歌剧、戏曲等,并多次为电视专题片担任撰稿和嘉宾主持人。其中电视剧《步步深渊》《幕后行动》,获中纪委、监察部“卫士奖”;长篇小说《最后的通缉令》,获司法部“金剑文学奖长篇一等奖”;39集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获2008年浙江省和杭州市 “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中国印》,获2008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广播剧《金龙飞舞》,获2009浙江省广电广播剧金奖;广播剧《钱学森》,获2010浙江省广电广播剧金奖。他也因此被评为“浙江文坛50杰”,并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而在他去世前,还在坚持文学创作。

薛家柱的女儿薛野、薛川表示:这次向浙江文学馆捐赠是父亲生前的意愿,也是家人的共同心愿;不仅是对手稿的托付,更是一次文学的传承。未来薛家人仍将继承前辈的遗志,为浙江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