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技”近乎道、“剧”以载道的双向奔赴——观首部大型原创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
  •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3日    字号【

大型原创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由杭州演艺集团、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出品,浙江省杂技家协会主席、杭州市杂技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金菊奖”金奖获得者李洁领衔主演。《杂技与魔术》近日刊发文章《“技”近乎道、“剧”以载道的双向奔赴——观首部大型原创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

图片

图为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剧照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优秀文艺作品,多是在原有艺术本体基础上成功融入其他行当的“陌生”元素,从而营造出耳目一新的“熟悉的陌生感”,大型原创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亦属其中。

一、善于借势,精准把握受众心理,巧妙构建观剧期待

从充满悬念的剧名——《明家大小姐》中,主创团队的匠心独运和良苦用心便显露无遗。它巧妙地唤起了观众对昔日现象级谍战电视剧《伪装者》中那位明家大姐的深刻记忆,从而使观众基于《伪装者》的“前见”,在心中预先铺设了一条通往好奇与期待的桥梁。

昔日风靡全国的悬疑谍战电视剧《伪装者》中的明家大姐明镜是上海明氏企业的董事长,也是红色资本家,长期秘密资助抗战事业,在上海滩隐秘战线的殊死较量中,多次面临生死考验。由刘敏涛扮演的明家大姐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观众的心中。而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选择了与电视剧《伪装者》相同的时代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明丽临危受命,以“明家大小姐”的身份返乡继承绸缎庄产业,用经商作掩护,在西湖市开展地下工作,设法潜入敌人核心机构获取重要情报的故事。

人们对谍战题材的文艺作品往往怀有浓厚的好奇与探索欲。在上述两部作品中,两位明氏女性都处在抗日战争的时代大叙事背景之下,都以经营产业为掩护下开展地下工作支持抗战。有了《伪装者》珠玉在前的口碑,《明家大小姐》趁势而上,在剧名和类型上就让观众对“谍战+魔术”产生了强烈期待。

二、1+1﹥2:“技”近乎道,“剧”以载道

《明家大小姐》在魔术的“技”之上,首次融合了舞台戏剧表演的艺术手段,将谍战的悬疑惊险与魔术的悬念奇特交叠,融合戏剧的张力与魔术的魅力,实现了“技”与“剧”的有机结合,所有的魔术技巧都不再孤立存在。据杭州杂技总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明丽”的扮演者李洁介绍,“我们把所有的传统魔术都‘打碎’了重新创作,道具也都是全部重新设计和制作,以合理的方式编排进剧情之中。”

经过精心策划、合理构架、巧妙布局,该剧的魔术与剧情实现无缝“对位”组合,使魔术之“技”成为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深化叙事内涵的有效手段。近40个充满悬疑色彩的魔术与紧张的剧情紧密结合,艺术场景与魔术效果对位准确、相得益彰。这些魔术技巧需要极快的手法速度、极高的道具制作技艺和极高明的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能力,才能在观众眼前制造出“无中生有”“从有到无”的效果,让观众既感受到剧情的紧张刺激,又被历史的厚重壮烈打动,进而打开红色历史记忆之门。

《明家大小姐》既有传统的手彩魔术,又有大型机械科技魔术,其间还根据剧情,巧妙地融入了杂技和很多小型魔术。比如,开场时的街头小景呈现各种生活场景,杂技顶缸自然而然地穿插进来。传统魔术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与剧情极为熨帖。比如“空中抓物”,地下工作者通过飞鸽传书传送情报,明丽随手一抓,在视频背景中飞翔的鸽子就变成了真的白鸽;在顾太太的宴会上,明丽随手变出金链怀表、珍珠项链、红酒、彩色礼花等物件送给众人,取得了他们的好感,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为其开展工作做好铺垫;在“绸庄置景”一幕中,明丽刚返乡接手绸缎庄生意,利用两个套叠的中空木框,从中变出四长串红灯笼、给一众女性每人变出一袭彩色旗袍;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在“无中生有”了如此多物件后,主演居然还能从空框中变出几个需要由人小心翼翼抬着的大瓷花坛。

“大变活人”的经典魔术技巧在剧中多次展示。魔术师在不同场景瞬间移动或消失,营造出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比如,执行任务时,明丽在街头被特务盯上,危急关头,她坐进一辆黄包车。在观众提心吊胆、屏住呼吸之际,车帘掀开,坐在车里的却是一个男人,特务悻悻而去。虽多次遇险,明丽总能成功逃脱,施展“乾坤大挪移”:她行踪不定,明明藏进了书柜,敌人一打开,里面却空空如也,她出现在书架旁;再过几秒,她又出现在悬挂在舞台上的大木箱里;下一秒箱子被拽下来散架了,人却不见了。在她找到日军密件正拍照时,敌人进来了,千钧一发之际,她找到一个手提箱,把它放在空无一物的桌上,随后站进箱中,在观众眼皮底下慢慢消失。特务冲进来搜查竟一无所获,只好将箱子提走——箱子是空的,剧情和动作设计干净利落,不见冗赘。

最后一幕“刑室施虐”尤为震撼。日军将活人用手术刀一段段切开,人还在动,胸腔被单独取出,放回去又是一个整体;活人被放进手术台,烟雾冒起,活人变成了骷髅。日军曾在中华大地上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活体人实验被演绎得如此真实,令人不寒而栗,悬疑魔术效果在此达到高潮,不用只言片语,那段浸染着血与火的历史已呈现在观众面前。

《明家大小姐》中的魔术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与剧情“对位”存在的有机体。无论是空中抓物、套框变物,还是大变活人等魔术技巧,都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而精心设计的。魔术技巧成功地帮助主人公摆脱敌人追捕、获取关键情报、破坏敌人计划等,成为展示主人公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的载体。谍战剧情的紧张氛围与魔术的神秘感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李洁的表演不仅展示了魔术的神奇与魅力,让观众感受到谍战剧的紧张刺激,更将主题升华到历史记忆和家国情怀,证明了魔术并非只能停留在娱乐层面,而是可以深入挖掘其人文内涵,与戏剧、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双向奔赴:引领魔术艺术高质量发展

魔术也能讲故事?这很出人意料。

受儒家思想支配的传统中国社会,重视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轻视与物质和技术相关的“器物”之学。传统魔术以肢体技能和精巧道具表演见长,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非其长项。虽然中国魔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实属小众化,即使到了今天,中国魔术通常作为大型晚会或综艺节目的串场或附属,在表现重大题材时也一般不会想到魔术。近些年来,随着以刘谦为代表的魔术师走上春晚舞台,解密魔术表演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但其影响往往很快烟消云散,很难引起深层情感共鸣,进而激起让观众走进剧场再度观看的兴趣。

魔术也能讲好故事,而且还是讲主旋律故事,这又在情理之中。

“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②。近些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上突破创新的主旋律题材作品,赢得观众青睐,并开始走向系列化、规模化。文变染乎世情,《明家大小姐》正是顺应这一潮流而生的创新之作。

毋庸讳言,魔术这门迷人的艺术需要表演者多年辛苦训练才能熟练驾驭。然而,在当今这个传媒技术高度发达、观众审美水平日益提升的时代,纯技巧性的展示很难留住观众,声光电初见的惊艳感也终会审美疲劳,即便再前卫、再炫目的纯技巧手段,也难与观众产生共鸣。唯有“故事”与“情感”才是吸引和打动人心最原初且最持久的元素。速度与技巧是有极限的,脱离人文精神、孤立地在形式技巧中挖掘,终究力有不逮,且事倍功半。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常有常新的时代生活,则为魔术这门古老技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

杂技剧的发展及其成功经验为中国魔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近年来,杂技工作者通过“创造性传承中国杂技的传统优势,创新性发展中国杂技的时代品格,将杂技的技与艺、难与美有机融合,创新表现形态,丰富文化内涵,让杂技艺术的整体呈现更加综合多元,新创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佳作”。这些叫好又叫座的杂技剧涵盖革命历史、工业建设、乡村振兴、环保、神话传说、地域文化等多个题材领域。红色题材杂技剧《战上海》《渡江侦察记》《铁道英雄》《聂耳》等引起高度关注,《战上海》更是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2019年还被选作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大剧。这标志着观众已改变对中国杂技的传统印象——杂技不仅有可以炫技的过人硬功夫,而且实现了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的转变。杂技剧在作品立意、思想表达、编排技法、呈现手段等方面的高超表现,使其日渐进入国家主流叙事话语之中。

中国是魔术的发源地之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实践积淀,加上主创人员的不断创新钻研,使魔术以创新的表现形态、丰富的文化内涵,拓展了魔术的美学意义和文化表现疆域,具备了“讲好中国故事”、晋级主流演艺业态的能力。

在魔术表演技巧的硬功夫之外,《明家大小姐》还融入了舞蹈、音乐、字幕、旁白、灯光、新媒体技术等表现手段,打造出富有特色的舞台艺术效果。具有苏杭地域特色的舞美置景和符合地下斗争恐怖氛围的舞台空间形成鲜明对比,设计精妙的魔术道具和精致的舞台服化道恰到好处地配合着惊险奇特的魔术技巧和谍战剧情,将魔术本体所具有的“新、奇、特、惊”的艺术特征和斗智斗勇、扣人心弦的剧情巧妙融合,用魔术语汇创造性演绎家国情怀的故事,以“技”与“剧”融合的艺术形式,拓展了魔术创新发展的领域。

正如《明家大小姐》所展示的,魔术不仅能讲故事,而且能创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讲故事。这既是对魔术艺术的创新,也是对主旋律故事的生动诠释,让人看到了中国魔术未来的无限可能。作为开拓者,《明家大小姐》尚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故事没走出“革命+爱情”的类型化套路;剧情略显拖沓;演员的舞台戏剧表演经验不足,表演不够自然。相信随着演员表演经验的不断丰富及主创团队的不断打磨,它会越来越好。瑕不掩瑜,《明家大小姐》为我们打开了通向魔术艺术新天地的一扇窗。

作者: 胡艳琳 

工作单位: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注释:

① 《开创先河,无台词的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来沪》,澎湃新闻,https://www.163.com/dy/article/J8JB5VKV0514R9P4.html。

②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5日,第2版。

③ 唐延海:《守中国精神之正 塑中华审美风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杂技创新发展述评》,《中国艺术报》2022年10月16日特刊,第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