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崔巍,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市文联副主席,杭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
撰稿:孙昌建,杭州市作协副主席。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隆重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似一场意蕴悠长的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江南文化的诗意典雅。作为开闭幕式导演团队的一员,能够参与其中,用自己的艺术才能为这个时代作一点贡献,向杭州这座城市表达一份爱,我感到无比荣幸。
我与杭州的缘分已经持续了40个春秋。
我6岁就开始跳舞,12岁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中国舞,进行了6年专业训练,18岁毕业分配到杭州工作,来杭州第6年的时候,我又回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了3年编导。学成之后,我返回杭州歌舞团,陆续创作了《阿姐鼓》《雷峰塔》《与外乡人一起跳舞》《温暖回家路》《遇见大运河》等一些艺术作品,思想和艺术创作逐渐成熟,我也从一名编导渐渐走上了管理岗位。 因为我之前的作品《阿姐鼓》给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2006年我接到了电话,说请我到北京参加奥运会筹备,当时奥运会对于我来说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它距离我太遥远了。所以当他们在电话里说,要从2006年工作到2008年才结束,我说了一句完全不知轻重的话:“我很忙!”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答复,然后他们说所有进奥运会的人都比你忙。于是后来在杭州市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协调好所有的工作,我前往北京全身心投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国家任务中。 事实上我去了半年之后还是没有找到感觉,说实在的,当时心里是有想逃回来的念头的。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和张继钢、张艺谋、陈维亚这样级别的艺术家在一起,那么大的场面,强度之大、压力之大,我一直是不适应的。最后应该讲也是在舞蹈学院培养的韧劲起了作用,坚持到底做到最好,所以我最后还是圆满完成了这个任务,并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奥运先进个人嘉奖。 从那之后,我又陆续参与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接旗仪式“杭州8分钟”的导演工作,直到2023年担任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文艺演出的副总导演。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G20杭州峰会再到杭州亚运会,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时代在发展,国家的强大给予了我们自信、坦然、从容表达的底气。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主题曲《我和你》,曲调舒缓、优美,让人们如沐春风,感受到中西方文明的水乳交融。歌词中所唱的“同住地球村”,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憧憬。但也有人认为既然是体育赛事,主题曲就应该雄赳赳、气昂昂一点,就像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亚洲雄风》一样。 到了2016年G20杭州峰会,我们是以一曲《春江花月夜》开场的。其实当时包括张艺谋导演在内的整个团队都心怀忐忑,是不是开场应该得更欢快喜庆一些,《春江花月夜》作为整个晚会的开场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它不像个开场。但是当时在西湖上就这么开场了,因为西湖本身就是巧夺天工的,杭州这座城市就是美轮美奂的,我们把中国人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西湖上、在大自然中完美呈现出来了,最终获得了一致好评。 到了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我觉得我们不仅是要表现历史之美、山水之美,还要表现人文之美、科技之美。我们努力把最前沿的技术与城市气质、艺术内容相结合,不仅要表达杭州,更要表达现在的中国,尤其是人们幸福、自在、坦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很自豪地说,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杭州、浙江,赋予了我们艺术创作无限想象的空间。
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内容分三部分,“国风雅韵”的核心在传统文化、烟雨江南之美,“潮起之江”在动感浪花、时代精神之美——这两部分在团队中很快达成共识。但是第三部分“携手同行”要怎么表达,怎么阐述亚洲各国携手同行、心心相融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含义?这部分最关键,但一开始大家都想不好。 我提出还是亲眼看一看现在的浙江,所以创作团队抛开大量案头工作,开启了采风,断断续续算起来,有三个多月时间。2023年1月我们到了临安太湖源镇。南宋时期,临安府於潜县令楼璹,画了45幅《耕织图》,反映当时劝课农桑的场景。现在这里的农耕文化纪念馆里,还放着历代不同版本的《耕织图》,一张张看过去,那些古代江南忙碌的耕织场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这就是江南的基调,就是“携手同行”的含义。 ▲《携手同行》篇章 临安的绿水青山中,农村和城市点缀其间。在这片昔日诞生《耕织图》的土地上,现代农业正走入“互联网+”时代,一幅现代版《耕织图》正徐徐展开。从宋代到今天,人民创造着历史,这正是“人民就是江山”的含义。不单是临安,在富阳、安吉、淳安,我们都看到类似的村镇坐落在绿水青山中,这是美好中国的缩影,是新时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缩影。 亚洲各国自古以来历史交织、文化交融。绿水青山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它不单是临安的未来,也是亚洲与世界的未来。所以,“绿水青山”就是“携手同行”的落脚点,因为每个个体都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美好充满向往。 开幕式上最终并没有展现临安和《耕织图》的元素,但是我们用裸眼3D视觉技术构筑拱宸桥,戏曲、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繁华一起出现,万家灯火点点亮起,全场唱响《梦想天堂》。这就是一张另一种意义上的《耕织图》——它是传统与现代并举的《耕织图》。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人们来到杭州,一定会提到钱江潮,全世界都知道它是波涛汹涌的,甚至是有一点凶险的。但在开幕式上,我们没有用千军万马来体现钱江潮的汹涌澎湃,而是用了一支双人舞,我想这是它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这种力与美的对比刚柔并济,不仅传递了勇立潮头的精神,也是对生命的赞美,这是杭州独特的浪漫表达。 但是作为开幕式的导演,我知道这一支双人舞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艺术创作有句话: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我们对创作有一个要求,就是要节俭。节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限制人数,所以这次开幕式大家也看到了,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场面,最多有个三五百人,这已经是很大场面了。 而且“大莲花”实在太大了,想在大型室外体育场做到“精致”,做到舞台上的那种浪漫、温馨和有情感,又不能使用太多的人,确实太不容易。还好,这里是杭州。人工智能、云计算、5G、裸眼3D技术,各种各样的黑科技早已在这个座城市里落地开花。演出人数不能多,那我们就用科技加持,让钱江潮更汹涌一点,给诗画江南插上科技的翅膀。 ▲双人3D威亚 一张巨大的“网幕”出现了,它不启用的时候,观众之间是可以相互看见且彼此互不影响的,而当作为投影开启时,它清晰度又非常高。在数字技术和3D威亚的加持下,最终效果出奇地好:两位逐潮的舞者,从“天地浩渺”间,缓缓踏浪而来。在波澜壮阔的潮水面前,充满温情与诗意。一支唯美双人舞,既是柔韧不折的江南刚毅,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浪漫、优雅、举重若轻地向世界展示杭州、浙江的山水和人文之美,展现中国的自信、开放、包容大气之美。
以往的大型运动会,点火仪式往往是最神秘的,而杭州亚运会点火的是一个数字人,这早在两三个月以前就向全世界公布了。人人都是数字火炬手,都可以点火。按理来说所有人都知道了,就没有什么稀奇了,结果却恰恰成了一个亮点。 还记得第一次在测试现场看到数字人进入大莲花时,我其实很感动。它不仅是屏幕上的一个影像,而是数以亿计的民众汇聚成的群像。他来自无数观众的点击,是无数人的凝聚,这不就是命运共同体吗! ▲崔巍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排练现场 杭州被誉为“数字之城”,开幕式现场,超1亿数字火炬手们汇聚点燃主火炬,这不仅仅是一项创新的技术活动,更是提升全民亚运参与度的关键举措,充分体现了亚运精神,让参与更全面、更广泛、更具凝聚力。 因为数字人意义非凡,所以在闭幕式上它又出现了,网友们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弄潮儿”。这个名字很难选,但考虑到今天我们已经步入新时代,迎来的是新亚运,“弄潮儿”这个名字可能会更具时代意义。当它最后化作满天星辰,照耀万家灯火时,也将亚运精神、将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这么多难忘的时刻,汇聚成了杭州亚运会的温暖回忆,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主创团队,我们要感恩这个时代,让我们拥有这么难得的机会去呈现;更要感谢这座城市,这些美好的瞬间,都是杭州历史之美、自然之美和科技之美的表达,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炼升华。 走到今天,政协委员的身份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这让我有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和担当,也有了更多的学习和调研的机会,对这个城市、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会有更多的了解,包括这次亚运会,既有眼界的高点,又有落地的实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在后亚运时代,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用国际的语言,更加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杭州故事。
信息来源:“杭州文史”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