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日报·艺术典藏》专访青年艺术家潘英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创作故事——青年艺术家潘英杰认为,创作应秉持独特的审美视角,深刻审视自我。在经历了对字体的深入研究后,他更加明确应将学习重心转向自我认知,坚定个人审美,勇敢地展现真我。潘英杰的创作从临摹开始,通过实验性的临摹过程,他在其中探寻并解决创作难题,期待以此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在他看来,书法艺术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在创作过程中,他既致力于制造矛盾,又努力解决矛盾,力求在对比中创造冲突,在调和中实现和谐统一。

潘英杰,1983年1月出生,男,浙江慈溪人,定居杭州,杭州市学军小学教育集团紫金港小学美术教师。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022年度、2023年度浙江省书法篆刻百家。1.请问你是如何踏入书法领域的?能否与我们分享艺术给你带来了哪些特别的吸引力或精神滋养?
小时候,我参加了黄岳洲老师的书法班。在那段时光里,我每日耳濡目染,老师不仅书法技艺高超,更以德为先,这让我心生向往,暗下决心要像老师一样,在品德与艺术上不断精进,从此便踏上了坚持学习书法的道路。求学期间,幸得夏一鹏、方爱龙、许洪流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帮我在书法技巧层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让我对笔法、结构有了更深的理解。参加工作后,承蒙陈大中老师、余巨力老师亲授,我在书法观念和审美上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方向,真正踏入了书法艺术的核心领域,领悟到其博大精深之处。
于我而言,书法早已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每当工作烦闷、身体疲惫时,翻开书法作品集,回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内心便能瞬间平静下来,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2.在书法教学中,你是如何平衡传统技法传授和创新思维培养的?
我在小学任教,担任美术和书法教学工作。在书法教学中,我极为注重传统技法与创新思维的协同发展。对于传统技法,我会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笔画顺序开始,向学生细致讲解永字八法等经典法则,通过大量的临帖练习,让他们熟悉颜真卿、智永等大家的笔法、结构与章法,打下坚实的根基。
而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我会引入美术教学中设计应用领域的思路。比如,引导学生分析书法作品中对空间布局的独特处理,鼓励他们尝试打破常规,用不同色彩的笔墨、特殊的书写材质进行创作。同时,结合生活元素,让学生以书法形式书写自己的生活感悟、校园趣事。如此一来,在稳固传统技法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既能传承书法的古韵,又能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让书法教学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不错的平衡 。
书法与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二者紧密相连,均以汉字为基础,借笔墨、刀石展现独特艺术魅力。
书法通过笔墨的浓淡、轻重、疾徐,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在黑白世界中构建节奏与韵律,传递书者情感心境;篆刻则是以刀为笔,于方寸之间,通过对文字布局、刀法运用,将书法艺术与雕刻技艺融合,展现古朴典雅、雄浑苍劲的美感。谈及创新,需处理好几类关系。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根基,应深入研习古人经典,汲取养分,再求突破。二是传统审美与当代审美的关系,要立足当下,将时代精神、流行元素融入创作,使作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三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同时,探索新颖的表现形式。
4.今后的艺术创作上,你有哪些打算?是否有一些新的探索或尝试?
在未来的书法创作道路上,我明确了坚定且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尽管这一路挑战重重,但我决心全力以赴。
我力求在笔墨间展现出既具历史厚重感又不失时代轻盈感的独特气质。为达成这一目标,我打算从临摹入手开启探索。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依葫芦画瓢,而是把临摹当作创新实验的契机,在临摹中加入自己的审美和追求。比如在临摹颜真卿楷书时,我会尝试调整用笔的速度与力度,改变提按节奏,观察笔画粗细、质感的变化对字体结构和整体气势的影响,探寻在传承颜体雄浑大气的同时,融入现代简洁明快审美需求的可能,逐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审美之路。
潘英杰中小学时便在书法学习上下了很多功夫,那时候他临的王羲之《兰亭序》、米芾诸帖已经是非常精准,是同年人中难得一见的好苗子。大学本科他学的是油画专业,毕业后又继续在书法临摹、创作上下功夫,于篆、隶、魏碑都很有领悟,再加上学习油画时获得的形式、构成修养,他的书法创作除了技法扎实之外还展现出明显的形式美、作品感。我平时所见到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巨幅还是小品,都贯注了强烈的创作意图,体现出了良好的美学修养品质,假以时日,潘英杰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陈大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
英杰学棣近期的书法作品展示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和创作能力。他写的唐楷,点画沉着有力,字形大气,既严谨又不失豪放。隶书作品很有古意,笔画粗细相宜,转折处笔法运用得当,较好地展现了汉隶的特点。行书大有《韭花帖》的意韵,笔画呼应,气势流畅,有俊拔之气象。魏碑作品,溶入了自己的理解,时出新意。他的书法作品既尊重传统又有创意,展现了他出色的书法才华。英杰作为书法教师,把正统的书法教育理念不仅在课堂中传播,还在他作品中很好体现。——夏一鹏(杭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行书创作
隶书创作
魏碑意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