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刘乐耕:笔底涌春风 行草之间见性灵
  •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0日    字号【

近日,《杭州日报·艺术典藏》专访青年书法家刘乐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在江南水乡的宁静与墨香中,来自山西武乡的刘乐耕以笔为友,书写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刘乐耕很多精力放在行草书的创作上,他的作品流淌着对经典的崇敬与创新的热情。他追求苏东坡所说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试图在看似无序的线条间找到秩序,在不经意间展现非凡。其书法作品,大字可精致灵动,小字也可纵横跳宕,动静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名深谙传统的书家,刘乐耕总是尝试从古人那里汲取内在的精神滋养,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表象。在他眼中,书法不仅仅是实用性的工具,而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形式。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观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

未来,他希望能在各种书法比赛中取得成绩,以更高的创作水平和深厚的理论修养,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书法艺术的领域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1.jpg

刘乐耕,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本科,现攻读美术硕士研究生。先后入展2019中国书法楷书年展、第五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浙江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等,入选杭州市书协“星火计划”。现为浙江省书协会员、杭州市书协会员、滨江区书协理事、湖山金石书画院秘书长、杭州之江书画院专职教师。

2.jpg

录菜根谭修省篇 行书 条幅 32cm×72cm 2023



图片


艺术典藏我们观察到,在多年的书法学习中,你特别关注行书和草书的创作。请问,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通过行草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人特质的?


刘乐耕:在书法创作中,我以米芾一类的书家风格为基础,强调字形姿态的变化和行气的流动,表达一种活跃兴奋的情感和节奏感。米芾学的人很多,要去读米芾的书论和笔法研究方面的书,要深入多临写即可以出新意。


艺术典藏深入经典对于创新的重要不言而喻。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将传统经典融入到作品中的吗?


刘乐耕:读帖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古人的书法内涵。米芾《蜀素帖》中“青松劲挺姿,凌霄耻屈盘”就是描述了米芾内心的崇高理想,而他处在一个残酷的现实之中,“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米芾终以“癫”示众人,书法改造了米芾,米芾将传统经典融入了自己的书法,继而能推陈出新。


艺术典藏入选“星火计划”,将如何影响你的未来发展方向?你计划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理论修养? 


刘乐耕:这次机会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与动力,在未来的学习中,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发现别人的长处,改善自己。


3.jpg

录李白渡荆门送别 行书 横幅 34cm× 68cm 2024


名家点评


乐耕自幼深受家学熏陶,每日勤勉习字、沉浸书海、背诵诗篇。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他自小便持之以恒地临摹字帖,对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法的练习从未间断。起初,这份坚持或许伴随着艰辛与挑战,甚至不乏被迫学习的成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乐耕渐渐发现自己对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书法中蕴含的丰富美学理念与深邃哲学思想,对他的个人成长、学业进步及生活习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领他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程志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与乐耕小友相识已有十载,近日欣闻他荣幸入选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的青年人才培养“星火计划”,实为一大喜事。乐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称善。近年以来,其草书尊崇张旭、怀素之妙,行书则钻研苏轼、米芾之法。于洒脱奔放之态中,尽显深厚功底。其在笔墨运用与技法变化之上,独具匠心,别出心裁。乐耕本为北地之人,却南行至此,展其才华。观其今之成就,未来之发展实令人期待。假以时日,必能在书法之域更上层楼,为书坛增添璀璨之光。

——蒋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4.jpg

录吴昌硕五言诗 行书 团扇 30cm×30cm 2023

 5.jpg

录李白渡荆门送别 行书 条幅 34cm×138cm 2024

 

6.jpg

录李白夜泊牛褚怀古 行书 条幅 34cm×138cm 2024

7.jpg


信息来源:杭州市书法家协会、杭州日报·艺术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