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多角度反映全省各地文联精心培育“艺术乡建特色村”成果,近日,浙江省文联认定46个村为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其中,杭州市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富阳区大源镇蒋家村入选。
芦茨村位于富春江畔东南部,毗邻320国道和杭新景高速公路,210省道纵贯全境,交通条件便利、生态环境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是晚唐诗人方干故里,历史上曾先后诞生了十八位进士,素有“进士之乡”之美称,范仲淹、谢翱、黄公望、李可染、叶浅予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抒发情怀,挥毫泼墨,留下数千首脍炙人口的诗文。村中高端民宿集聚区注重将文化基因与生态资源相结合,重构放语空胶囊书店、达然茶坊等新型流量空间。盘活老街旧房及闲置公共区块,先后引进剪纸馆、根雕馆等文创项目。推进艺术田野、马岭古道提升建设,举办健身健美大赛、梅红春江·越剧千人唱等文艺活动,成为《最美自驾路》《跟着课本去旅行》等大流量综艺拍摄地,知名度大幅提升。
近年来,芦茨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乡村旅游为路径,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艺术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努力提升村域文化品位和艺术内涵,更好地展现芦茨作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耀眼明珠的风采
浓厚艺术氛围,
凸显乡村艺术风貌与气质
一是推动艺术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青龙坞区块艺术氛围,推动空间艺术元素融入乡村特色民居、景观小品、文旅项目等。二是全面焕新乡村风貌。以景点标准建设镇村,布置灯光秀、音乐草坪、艺术装置等景观,让乡村面貌更有艺术美,更具吸引力。三是打造多元文旅IP。瞄准艺术民宿、网红打卡点、非遗项目、文创集市等主攻方向,借助网络、电视等平台打造一批形态多元的文旅IP。
整合艺术资源,
实现乡村文化普及与沉淀
一是打造艺术场景让村民体验美。整合多方资源,建成剪纸馆、茶坊、胶囊书店等场馆。二是引进艺术项目让村民鉴赏美。强化文化特派员的引领作用,加强与浙江画院、浙江艺校等单位合作,推动实施“名人名家走进芦茨”等校地合作项目。每年开展名家写生、作品展览活动20余次,让村民近距离鉴赏艺术作品。三是举办文艺培训让村民享受美。通过文化下乡、村晚等途径全面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日常开展艺术培训,组建舞蹈队、健身操队等十支队伍让村民可以感受艺术美。
升级艺术效能,
激活乡村旅游产业与经济
一是艺术交流带动农特产品销售。通过举办慢生活体验节、山野风物市集等活动,加强艺术文创交流,培养形成芦茨红等一批有文化内涵、有艺术设计的农旅特色产品。二是艺术活动拉动乡村旅游消费。推动乡村生活的艺术转化,以艺术引流贴补村集体经济的增收,组织开展了青龙坞音乐节、山野戏剧等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3年吸引游客达198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达1.9亿元,村集体收入达200余万。三是文艺人才发挥文创效应创收。引进10余名文创客建立工作室、创作基地,如陶艺馆、根雕馆、青山画屏文创体验馆等吸引更多游客慕名前来。
信息来源:桐庐县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