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人文乡村建设,多角度反映全省各地文联精心培育“艺术乡建特色村”成果,近日,浙江省文联认定46个村为第二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其中,杭州市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余杭区百丈镇溪口村、西湖区转塘街道外桐坞村、桐庐县富春江镇芦茨村、富阳区大源镇蒋家村入选。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破旧小山村到艺术乡建特色村,画外桐坞是如何炼成的?
2007年,外桐坞来了第一位艺术家,一位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他的学生在室外写生作业,让村民首次接触到艺术,改变了村民对艺术的认知度,也让外桐坞村萌生了走“文化创意艺术小镇路线”来带动全村经济的想法。
凭借地理位置邻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优势,外桐坞村充分挖掘潜在资源,整合村内所有破旧茶叶工坊,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对村落进行专业规划,持续推进和完善画外桐坞艺术村落打造需要的相关工程,先后打造了仇氏公园、国画艺术馆、书画培训基地等,还吸引了大批艺术家常驻。
外桐坞村始终以“一个艺术家改变一户农户,230个艺术家改变整个村庄”为宗旨,鼓励艺术老师入住农户后,通过双方互动,带动农民生活习惯转变——开设村民书画班鼓励村民写字画画,培养一支农民艺术家队伍,艺术家和村民教学相长,构建出浓浓的艺术氛围;加强文化礼堂建设,利用驻村艺术家资源,开设画外学堂公益课堂,搭建学习互动平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家门口的课堂”。
经过十余年的深耕,“艺术+村庄”的发展模式使得如今的外桐坞村得名“画外桐坞”,大大小小的工作室在村中扎根下来,家家户户都住着艺术家,国画、油画、雕塑、陶艺、音乐、盆栽等各类文创产业应运而生,逐建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生活”文创园区。“画外桐坞”的名气打响后,村子的茶叶也不愁卖了。如今,村民收入来源也从单一的茶叶生产变得多元化,生活、工作都在这里以艺术的形式得到融合。
除了艺术家入驻村庄的发展模式,外桐坞村还与“艺术村长”西泠印社老师倪郡阳团队联合,将书法篆刻之学带进村,以文艺赋能乡村;依托浙江省文化特派员、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创作部副主任杨浩平,将越剧带进村,组织越剧爱好者成立“龙坞越剧社”,实现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合作,打造“美院X画外桐坞”书法学习社……
在共生融合的艺术乡建模式下,外桐坞村乡风文明得到极大提升,村民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村庄产业百花齐放。
信息来源:西湖区文联、转塘发布、美丽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