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杭州大学生电影制作与展映活动·名家进校园”第五场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到电影事业家任仲伦。他曾任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汇电影时报》总编,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主持工作),上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在掌舵上影集团期间,出品电影《攀登者》《高考1977》《三峡好人》《江湖儿女》《辛亥革命》《风声》《赵氏孤儿》等一百六十多部、出品电视剧《亮剑》《彭德怀元帅》《心术》《爱情公寓》等六十余部。
任仲伦以《电影价值:创作与创作者》为题与浙大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同学进行分享。在讲座的开篇,他点出了本场内容的核心主题:技术是电影发展的火车头。因目前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电影制作中,一些距离较远、难度较大的现实场景,基本上可以靠虚拟场景去实现。电影创作者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的表演怎么融入虚拟场景,二是需要考虑怎么使得虚拟场景和实景更加融合。在电影创作中,技术使用要与人文思考和人文厚度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任老师分享了自己三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勉励同学们从事电影工作或者艺术工作要做到“三敏”,即敏感、敏锐、敏捷,对行业的变化很敏感,对行业变化具有敏锐的穿透性,并能敏捷地动起来实践。同时他提到,电影创作者的时代、环境或许是共同的,但每个人的内心是独特的,私人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艺术的光彩和独特才能完成。
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发言,从怎样制作好纪录片和短片、电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文艺片该如何发展、国产电影怎么确定文化主体性等方面提出疑问。任老师期望年轻的影视从业者们在创作时要以好奇心为出发点,挖掘选题背后的价值,寻找其独特点,既要注重个人表达,又要使其拥有商业价值,学习其他国家的电影理论和方式表达,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世界。
信息来源:杭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