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新时代 新乡村 新少年——《小云兜里的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小云兜里的梦》由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余闲创作,系李东华主编的“我的美丽乡村丛书”一种。本书以“两山论”发源地、浙江“千万工程”标杆安吉余村为背景创作,通过贵州女孩龙小云转学到小云兜村后所遇到的困境及实现自我突破的成长历程,呈现小云兜村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彰显了心灵的美好和人性的光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余闲为浙江本土作家,为了写好本书,他沉入生活深处,做了大量调研和采访工作。成稿后,编创合力反复打磨稿件,打造兼具文学性和可读性的佳作。图书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和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林疆燕代表主办方致辞,她表示,《小云兜里的梦》有作者对生活的深入参与,对生活的调研和体悟。其中的所有细节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逻辑,然后把宏大的叙事化为小切口进入,呈现了一个伟大时代的场景和发展的画卷。在研讨环节,与会专家相继发言,对《小云兜里的梦》的文学性、思想性、创新性以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该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从三个维度评价《小云兜里的梦》。首先,这部作品有一个高远的立意,即着力反映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这部现代主义题材作品,围绕着大主题,从小切口展开,这是很值得关注的。其次,作者深入生活,潜心创作,把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写得非常细腻、生动,很好地关照了当下社会生活的状态。再次,这部作品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文笔生动,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长郭义强认为,《小云兜里的梦》的创作选择的结合点和着眼点上非常好。首先,在结合点上,龙小云从相对落后的乡村来到相对发达的乡村,有不适应的地方,也看到了中国农村巨大的变化,作者把孩子的成长跟乡村的变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很用心。书名“小云兜里的梦”也寓意深远,既指小云兜村的梦想,也象征着龙小云个人心中的梦想,作者将这两者巧妙融合,展现了其深思熟虑与匠心独运。其次,在着眼点上,本书同样表现出色。一方面,作者着重描绘了老师与孩子之间相互激励、共同成长的温馨场景,他们彼此约定、立志,相互成就,展现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另一方面,书中还深刻刻画了老师与孩子自我突破、自我实现的历程,洋溢着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精神气质。中国少儿读物工作委员会原主任海飞表示,《小云兜里的梦》以儿童文学的方式,既塑造了龙小云、俞婉芬这对师生的丰满形象,又细致描绘了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山乡巨变,同时也传达了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一部有情怀、有趣味、有艺术感染力的儿童文学佳作。他认为该书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小云兜里的梦》是一部充满现实意义的儿童成长小说。二是《小云兜里的梦》是一部紧扣时代脉搏的现代乡土小说,展现了新时代的真善美。三是《小云兜里的梦》是一部“学院派”高学历作者深入黔浙两地创作,内含学理素养的作品。北京作协儿童文学创委会副主任马光复、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徐德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等专家一致认为,本书通过双线结构,很好地解决了时代主题文学化表达的转化问题, 本书不仅是一部以儿童视角反映新时代山乡巨变的图书,还是一部儿童生命教育小说,作者在本书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去开辟一个接近心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具有开拓意义。本书作者余闲表示,对于作者而言,作品被阅读,被肯定,被指正,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他认为写作者要时刻关注时代,关注时代里的孩子,要走到生活里去,触摸真实的土地,倾听真实的声音,体验真实的变化,把自己融进去,获得最真切的现场感,这会给写作以素材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