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摄影金像奖是由浙江省文联和浙江省摄协主办的全省性摄影艺术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经严格的组织评选,共有10名摄影家荣获第四届浙江摄影金像奖,其中,杭州3位摄影师入选。接下来,我们会一一推介获奖摄影师的作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入选者吴国方的摄影作品。
男,浙江三门人,1952年2月生,中共党员,《浙江日报》原高级记者,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杭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曾连续三年荣获“《人民日报》华东新闻摄影十佳”称号,获“浙报先锋”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作品曾获第二十二、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铜奖、优秀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杰出图片专题奖,入选中国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等。曾举办“梦回钱塘”个展,著有《新闻摄影实例谈:一个记者30年的探求与感悟》《定格:激荡年代的小城大事》等,多篇文章在《中国摄影报》《照相机》《中国记者》等刊物上发表。
作为省会城市的杭州,上世纪七十年代地域面积还不大,城区狭长,出了十城门之外,几乎都是农田、菜地,就连现在地处中心区域的武林门、环城西路、体育场路一带,也还是黄龙大队的农田,西城墙的护城河外也只有省政府的一幢大楼最为醒目。
当年,城中的居民不过百万。每天早上,对于那些双职工来说,买菜、买肉、买豆腐,没有一样是省心的,都必须天不亮就起床,在上班前把它买好,因为去迟了,菜都没有了!
那时的住房都很小,人均面积大约只有6平方米左右,许多人家四代同堂住在很小的一间屋内。孩子结婚,能有一个独立房间,放上一个大衣柜,一个写字台就很不错了。后来,许多企事业单位为职工建起了新房,结婚用上了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几大件,随后变成了洗衣机、电冰箱、收音机、电视机的新四大件。那时,什么东西都简单,玩具是踢毽子、滚铁环,还有用一根草绳套砖块……文化娱乐活动是看小人书、看电影,就连图书馆的借书证都很难办。
改革开放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种票证开始取消,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全部放开,股票市场也热起来了。进入2000年后,西湖开始西进,商品房一年更比一年红火,人们从追求温饱转向了追求健康。杭城的发展,也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塘江时代!
一转眼,过去了快50年!
1.1978年,武林门边的环城西路西面,靠体育场路的省府大楼北面,还是黄龙大队社员的房屋。2.1983年7月,杭州章家桥饮食店前,阳光如水般地洒在匆匆忙忙买菜的市民头上。那时,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大家每天上班前必须把家里的事做好才可出门,早晨就成了人们匆匆忙忙“打仗”的时刻。3.1980年11月的一个晚上,杭州大学中文系大教室里,下班后赶来的年轻人专注地听老师讲课。当年,杭州大学办起了夜大,200多名被耽误了学习机会的青年有幸考入后,在艰苦的环境下完成了4年的学业。在那个人才短缺的年代,他们发挥了重要作用。4.1981年春,杭州工人文化宫后面平海路旁的屋顶上, 一位老太太正爬在上面盖漏。杭州多雨,春季、梅雨季更甚, “漏” 就成了人们最大的烦恼。即便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也要设法解决。5.1984年11月,建国北路肉店营业员陈锡荣大约15平方米左右的新房里,摆着大衣橱、写字台外,还有洗衣机、电冰箱、双卡收录和黑白电视机机等新的四大件。那时,他的月工资还只有42元左右。6.1985年初春,杭州察院前菜场的鱼摊上,市民穿着雨衣在看斤两。当年,我国正式取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由政府投资并管理的“菜篮子工程”——农贸市场出现了。人们买菜不再完全依靠国营、集体菜场。7.一根绳子半块砖,看谁先把它套到脚前面。1982年,杭州湖滨路平海路口,一群孩子和一位老人在玩“套砖头”的游戏。那时,物资匮乏,人们的收入也很低,但他们仍然能用很简单的东西玩得不亦乐乎。8.1987年夏天,杭州茅廊巷菜场门口挂出“国家定价商品任意选购,各类调节商品讨价还价”的对联,许多居民闻讯赶来看稀奇。这是计划经济时期杭州物价部门的一次重大突破,也可以说是被刚刚兴起的农贸市场“逼”出来的。9.1986年7月,一群孩子在杭州笕桥镇的小书摊上看书。在电视机很少的年代,小人书(连环画)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孩子们常常用省下来的一两分零用钱,到书摊上去借书看。10.1999年8月,建国中路287号的公用厨房里,一位拿着高压锅的大妈说,她想要一个自己的厨房。当年,很多老墙门里都是靠这样的公用厨房过日子,一到烧饭的时候,就热闹得“一塌糊涂”,人们背靠背,弯下腰拿东西时,屁股经常会碰到别人。11.1998年7月,一位老人在皇诰巷里洗马桶。杭州原来的老房子里都没有卫生间,公共厕所也不多,人们要解决“方便”问题,就靠家里的马桶。那时房子小,吃喝拉撒都在里面,马桶往往放在角落上,用一块布遮一下。倒马桶、洗马桶就成了每天必干的活。12.1995年7月,杭州中山北路的一条小巷里,一户居民在给老房子装空调。杭州热,老房子里更热。家境好一点的人家,都想装个空调,但是这涉及电线老旧、电表太小的问题,如果没有电力部门批准同意上门重新拉线、换上新电表,装好的空调一开机,整条线路就会被烧掉,严重的还会烧坏变压器。13.1994年8月,傍晚时分,杭州凤起菜场附近突然停电,人们赤着膊翘首望着电力工人抢修。当时大家正在做晚饭,电饭煲里的饭还没有熟,电就停了。当时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电力供应还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据说,20世纪90年代初期,杭州供电的紧张程度是长三角地区最严重的。14.1996年3月,一位老人在河坊街387号的老虎灶前打开水。人们说这是杭州最后的一只老虎灶。这种炉子,杭州人叫“炮仗炉子”,因为它的形状像一只两响的鞭炮。这只老虎灶由王元松兄弟负责管理,每瓶水收费是两角,每天大约可冲五六十元钱的开水。旧城改造前,这样的开水站遍布杭城,为的是解决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烧水的问题。15.1993年10月,大批股民坐在杭州旧番署公安礼堂的地上,观看大屏幕上的股市交易情况。有道是:坐地观股斗。1992年,许多证券营业部出现在杭州街头。武林门、新华路、定安路等证券营业部前,众多电视机组成的“大屏幕”面向大街,滚动着红红绿绿的股票指数,底下数百双眼睛随之转动。16.1995年6月,武林广场第一次举办人体艺术绘画作品展, 引来了许多惊奇的目光。这些在改革开放初期还被认为是“黄色”的绘画, 如今公开在广场上展出。禁忌的藩篱被打破,人们眼里的艺术领域从此多了一个门类,不再将它视作毒蛇猛兽。17.1996年1月,“特丽雅”在武林广场上摆出一只巨鞋来做广告。特丽雅是杭州皮鞋总厂于1988年与意大利但丁皮鞋合资成立的。它发展很快,到1997年已经摘得了 “中国鞋业大王”等桂冠,销量排到了全国鞋业第二、女鞋第一。杭州的女性以穿特丽雅皮鞋为时尚。但到1998年,企业开始走下坡路;2002年5月,因资不抵债而停产歇业;2003年,拍卖土地和部分厂房,次年拍卖18万双库存皮鞋;2004年4月27日,“特丽雅”商标进行拍卖,40万元起拍,经过21次加价,被广州一个叫金宝思的人以104万元拍得。至此,杭州特丽雅彻底告终。它的消失,也代表一个时代的记忆离我们远去。18.1996年7月29日,清泰街一幢四层楼洋房,在沉闷的爆炸声中坍塌,它为清泰街拓宽“粉身碎骨”献出了“生命”。民国时期,这里曾有信源、乾源、义源3家钱庄,炸掉的这幢大楼是有名的乾源钱庄,解放后成为纺织品公司大楼。这条千年老街,自南宋起就很热闹,中河荐桥段是金融、珠宝交易中心。19.2002年10月25日晚上,经过2年多建造的雷峰塔举行开光庆典,我独自一人爬上虎跑后面的贵人峰,拍下了这传续千年的盛景。雷峰塔是西湖十景之一,是关于许仙和白娘子传说的地方,它于1924年9月25日坍塌,给杭州西湖十景留下了遗憾。改革开放后,许多人提出重建,终于在1999年9月开始重建。20.2006年9月,浙江省第13届房博会上,一位背着“幸福生活”楼书的购楼者与另一位相遇。那年,杭州房地产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年中举办了3次房交会,这届房博会的参观人次达到了45万。次年,推出了“二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4成”的政策,以降低热度。21.2008年11月,搬进新房的胡女士,把几位小姐妹请到家中热闹了一番。饭后,在省艺校工作的李先生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露了一手,引来热烈的掌声。当时,在场的5家人家中,有3家买了新房。22.2008年7月,杭州新明半岛小区的两位业主,带着孩子在楼下的游泳池里戏水,快乐的笑声响彻池畔。这个位于闲林镇的楼盘以价格优势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的购买者,连外籍人士也看中了这里。当时,小区还在扩建之中。23.2012年2月,浙报集团工会给员工过生日,几位记者和行政人员在玩趣味游戏时,笑得前仰后合。在传统媒体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下,报社用多种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加凝聚力,共克时艰。24.2016年国庆前夕,众多杭州市民和游客举着手机争相拍摄美轮美奂的西湖音乐喷泉。9月4日,“G20”峰会在杭州召开。25.2021年11月,杭州西湖和钱江新城隐约在缥缈的晨雾之中,如梦如幻。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杭州,在这几十年的建设中变得更加迷人,逐渐从西湖时代迈向了钱塘江时代!
吴国方老师的作品主要以记录社会变迁和生活真实为主,尤其以系列作品《杭城五十年》而闻名。作品跨度非常大,可能贯穿了吴国方老师的职业生涯,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大约是从1975年开始,吴国方老师在上海的一次学习取经过程中,第一次用相机记录下了排队的场景。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不懈地拍摄排队的情景,最终形成了这个反映时代变迁的系列作品。
我这次看见这组作品深感回味无穷,吴老师其他作品如《排队》获得过国展纪实类铜奖、后来又获得“徐肖冰杯”全国摄影展览大奖、尼康“看破界”摄影大赛“最佳视频短片奖”,以及人民摄影金镜头2008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年度最佳专题奖一堆奖项。
《杭城五十年》这组摄影作品不仅在专业摄影领域获得了认可,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每一幅生动的画面,都传递着社会的包容、人性的关爱和温暖的力量,记录了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淳朴瞬间和极高的民族素养。
整组作品摄影技巧娴熟, 勤奋、坚持和积累……时刻准备着!人说的天赋其实就是天天付出!
摄影作品《杭城五十年》以其深刻的社会内涵和艺术价值,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作品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亮点,也是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通过这些作品,看见了老百姓在历史进程中的不平凡故事,和日常生活的一点幸福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