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拱墅区上塘街道迎来了一位多才多艺的市级文化特派员——李胜。他是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书记、总经理,浙江省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党支部书记、杭州市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杭州市杂技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首部大型原创魔术谍战剧《明家大小姐》的主创人员,是一位集策划、编导、公共文化服务于一身的多面手。
作为文化特派员,他的到来为上塘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专业团队,点燃街道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引擎。
自7月8日正式入驻以来,李胜便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冒着细雨和烈日,实地踏勘了上塘街道的多个社区,从老旧小区到回迁安置小区,再到未来社区及文明实践点位,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与期待。
调研过程中,李胜深刻感受到了上塘街道的独特文化魅力。漫步开浚于秦朝的上塘古运河,沿岸高楼林立,也有古屋青瓦,古老和现代交融和谐。现在的上塘街道已是“撤村建居”的示范标杆,在“家园式治理”理念的引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外地青年人才扎根于此创新创业。同时,依托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工程师学院等高校资源,以及产业园区、文创集群的联动发展,上塘街道成功打造出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平台,进一步巩固了其杭州市青年发展型单元的地位。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上塘街道并未忽视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相反,它正积极寻求转变,通过创新举措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上塘河畔的碧波荡漾、公园里的欢声笑语、文化家园的丰富多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贴心服务……这一切都在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活环境。假山路社区的舞蹈房里,社区党委副书记、三方办主任蔡俊杰说:“我们的舞蹈队练舞非常勤快,但遗憾的是,能够让他们充分展示舞蹈技艺的舞台和机会却相当有限,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指导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能。”这是第一站遇到的问题。特派员李胜的观察非常敏锐。在蔡马社区大运河幸福家园走访时,他注意到社区环境舒适且风格年轻现代,充分展示了社区在硬件建设上的显著成效。然而,正如蔡马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惠芬所指出的,居民对于文化活动有了更高层次的期待,这说明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李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上塘街道许多社区的文明实践阵地基础条件非常好,我们不需要再在硬件上花太多功夫,而是要把更多的心思花到文化文艺队伍的培育和文明实践活动的提升上。”

在瓜山社区莫婆议事亭,李胜参与了社区正在召开的居民座谈会,看到了外来人口居多的融合型社区如何发挥居民议事创新举措为社区解决矛盾纠纷所做的努力。社区党委书记叶其杨说道:“我刚来瓜山社区时,最忙的是调解纠纷,做好小区‘老娘舅’,经过几年的努力,社区和谐度有了大的提升,然而社区目前最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如何通过推进文化建设来为精神生活‘锦上添花’。”在李胜看来,针对瓜山社区及街道内其他类似的大型、复杂社区,确实存在着空间资源丰富但专业运营人才匮乏的问题。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李胜通过对比不同社区的文化设施、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居民反馈,精准的分析了各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共性和差异。经过实地摸排、整理思路、头脑风暴,最后提出因社施策的方案,构建了“有礼上塘,伙伴+”项目。
该项目将紧密依托上塘古运河的悠久历史文脉,围绕“文化传承、文明提升、文旅融合、文化治理”四大核心目标展开。通过宣讲品牌、文化服务、文化人才及文化治理四大维度的全面发力,旨在激活并强化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的效能。
其中,宣讲品牌“伙伴+”将深入挖掘古运河文化精髓,通过专家学者、文艺名家、社区居民、院校师生联动等方式进行创作,以评书、情景剧、小品等多样化形式进行互动式巡回宣讲;文化服务“伙伴+”则通过“文化创想家”服务,为社区提供定制化文化服务方案,打造基层文艺精品;文化人才“伙伴+”注重文艺两新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推动社区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文化治理“伙伴+”通过建立党建联盟和文化智库等方式,助力社区文明实践阵地运营,优化社区文化治理体系。
“我既然来了,就要带来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开展宣讲活动,文化创想家定制文化服务,同时经过两年的行动,咱们还得打造出省市级精品项目,培育出属于上塘街道的文艺文化人才,组建出一支民星文艺团队,让他们走出上塘跨区域去演出。当然我们的成果要转化为上塘文化智库,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保障。”对于下一步的计划,李胜以及他的团队对此信心十足。
信息来源:上塘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