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潮新闻采访杭州市网络作协主席团成员疯丢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思考!
她是90后,但已经写网文写了17年了。2006年,初三读完保送高中,祝同学就变成“疯丢子”,开始连载更新。正是在这一年,天涯论坛上,当年明月发表了帖子《明朝的那些事》火了。当时,16岁的疯丢子也开始了写作,她没意识到,一个新型的产业正在中国形成,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疯丢子更新不快,她每天只更新三五千字——只有同行的一半。小说的题材不是女性读者广泛青睐的言情等题材,而是选择科幻、历史、战争等,因行文、选材的奇特,她有“冷门奇才”的称号。其中,《颤抖吧!ET》《同学两亿岁》被改编为电视剧。疯丢子,一个90后作家,见证了网络文学的变化发展的历史,对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何方,也有自己的思考。潮新闻:听说您开始写作的时间很早,怎么走上这条路的?疯丢子:我最开始动笔写作是在2006年,当时16岁,初三刚读完,保送了高中。宅在家里,没事做、没烦恼,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当时网络文学是比较新奇的,今天的很多题材当时还没有。第一部作品取名为《美食江湖不思议》。这个名字啥意思呢?90年代起,日本漫画纷纷进入中国,“不思议”就来自市场上的日漫,当时也没有很懂“不思议”的意思,现在回想起来,取这个名字其实是受到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多年后,出版社联系出版,书名改成了《秀色可餐》。故事讲的是一个初中女生,穿越到古代的杭州,开饭馆、混江湖、混宫廷。我当时看的电视剧中,有很多贪官,我写了个相反的形象,一个好官、杭州知府,他始终帮助女主。高中时候我一直写,我是住校生,平时上课,周六周日回家更新两章。我运气好,当然也有我实力的关系(笑),我没想到即便是周更(这么低的更新频率),读者也没有流失。现在想想(不可思议)。我觉得当时那本书能够吸引一批读者,一是(入行的)时间恰到好处,二是故事似乎也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所以高中三年,也没有因为住校、学习,断掉网文之路。《美食江湖不思议》。疯丢子早期作品,以古代杭州为背景、以美食为元素的故事。如今再看,这一类的作品已成为今天网剧的主流。
疯丢子:我工作过的。我认识的网文作者中,我做“社畜”的时间算比较长的。大学毕业后,我大概工作了七八年,换了三份工作,其中最长的一份做了5年,所以职场体验比较深。正因为这段经历,我其实提倡不要全职写作,要有一份主工作,闲暇时间写作。一方面,有了一份工作,你会作息稳定、三餐稳定;另一方面,你会被迫社交,很多信息涌过来,避免造成“信息茧房”。尤其现在的大数据下,每个人被数据“画像”,在网络上我看到的,可能只是大数据希望我看的,我看不到另外一面的信息。相反,如果在一个公司里,在大家的聊天中,很多信息是我自己无法接触到的,这些都是我们写作的来源。现在回想工作的时候,我觉得那份职业对我写作的帮助是很大的。另外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我16岁刚开始写作时,还未成年,不知道网文还能赚钱,那时候是“用爱发电”。所以大学毕业后找了份工作,虽然只有三五千月薪,但我饿不死,能够养活自己,那会让我心态平静,写网文时就不受商业等因素的限制。疯丢子:我算是多产,但不高产。我是作品挺多、类型也很多,但我写的字数并不多。一方面我的每部作品并不太长,另一方面我每天只更新3000字左右。现在很多作家每天可以更新6000、8000甚至万字以上。潮新闻:写作中有让你烦恼的事吗?比如读者评价会带来困扰吗?疯丢子:可能因为我写的文都比较小众吧,喜欢看我的读者,很容易会形成小圈子,所以对我包容度挺大。不看我,可能就看不到这个题材了。我觉得读者的评论,对我激励更多,负面影响很少。如果说有烦恼,一个是——很多人可能觉得自由职业很舒服,但我觉得——写作很容易让人变宅了,容易闭门造车。我本身是一个社恐的人,但开始职业写作后,我不断逼自己出去社交。不然我可能一个月都不出门,甚至一年到头见不了几个人。这种时候就会出现与人间隔离的恐慌感。一个人蹲在家里写书,其实也没有多少出去的机会和契机。这是让我感到烦恼和矛盾的。后来即时通讯软件发展起来了,可以跟别人线上交流。但最开始写的10年里,在我周围很少有同行,我不可能走上大街拉个人问“你写不写网文”,很难交到同类的朋友。潮新闻:你的作品主要有科幻、历史、战争以及恋爱等题材,灵感来自哪里?疯丢子:首先关于恋爱,我并不擅长,每一本我都想努力写好,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擅长。我写作的灵感更多来自游戏、电影、电视剧、书籍,这就直接决定了我的写作方向是科幻、历史、战争这些看得比较多。有些题材在网络文学发展中其实不断变化。我早期写科幻,真是无知者无畏的状态,我甚至没意识到自己是科幻作家,单纯像写一个外星人。但写的多了、看得多了,开始接触科幻写作的圈子,就开始自我反省、主动学习的阶段。科幻是带有学术色彩的,比如看了《三体》《流浪地球》后,很多优秀作者是有理工科背景的。说实话,这对我是有负面影响的。我是文科生,我一开始觉得写写软科幻就够了,接触了作品硬科幻,我觉得科幻故事不硬不行,但是我“硬”不起来。这导致我现在买书、看电影,会偏向科学知识类。买了很多,有的看下来半懂不懂,但我想只要能看懂一点,我比读者知道多一点,也能带给读者好的感受。我最喜欢的科幻类著作是《莱柏维兹的赞歌》。电影我最喜欢《魔戒》,我看了100遍,我能背诵台词。漫画喜欢《全职猎人》,我买了全套漫画。疯丢子:是的,这是我最大的问题。以前不觉得是问题,现在被频繁催婚,发现是个问题,我跟任何男生都能成兄弟。(笑)疯丢子:我写的题材多是科幻、历史、战争,听起来偏男生,但是作品还是彻底的女频文,我算比较早写大女主类型的故事的。写言情我觉得有点困难。我的作品应该性别模糊化,女生看起来很舒服,男生也觉得口味相投。疯丢子:不断发生着波浪形变化,很多网文作者专注于一个题材,成为科幻大神、玄幻大神、科幻大神,我各种题材都尝试过,小众冷门的都有,而且还在尝试新题材。唯一保持不变的是女主,她是年龄一直跟着我的年龄在变化。我好像有点自恋,把精神层面的自己写进每一本书里。疯丢子:这部作品特殊原因,现在需要保密,希望读者会喜欢。前面刚写完的一部是《后浪之下》,一个差不多我这样的女性,在职场遭遇挫折后再爬起来的故事。自己这么多作品中,我最喜欢一本是《跪求一腔热血》,有点小众。主角叫祝青青,差不多已经把我的本名写进去了。小说写的其实是我的大学生活,除了一点奇幻内容,完全是我的大学日记。有学妹看了这本书,认出来我的学校(就是她的学校),直接喊我学姐。疯丢子:基本都是全部以浙江为背景,以杭州为背景。不管我怎么改城市的名字,每涉及到文化风俗,CBD,完全逃不开我的家乡。我很佩服有人能写遥远的城市,我只能写自己熟悉的城市,写我家附近的公交地铁发生的故事。潮新闻:您有不止一部作品被IP改编,如《颤抖吧,阿部》《同学两亿岁》,如何怎么看待改编作品?疯丢子:我完全做甩手掌柜。我第一部被改编的作品是《颤抖吧,ET》(《颤抖吧,阿部》原著),这是我觉得最不可能被改编的一本。当时我问他们,怎么改,改多少。他们说,大概改90%。我心想,为什么不自己重写?他们说觉得我的梗挺好的。之前他们其实来邀请我做编剧,得知要改90%,我就拒绝了,交给你们发挥吧。我意识到,改编剧的创作有他们自己的考量,跟我写书的思路不一样。最后拍出来,我觉得效果还挺好。《同学两亿岁》拍完之后,有人来问我,为什么让他们改成这样子?其实我觉得还行,也有不少人觉得还行。你要知道,不管拍成什么样,总有人会不满意的。我想了两晚上,在微博上发了一条声明,我说,不管拍成啥样,我个人能给你们的就是这本书,其他的我管不了。网络文学和IP开发,是相辅相成的,谁也离不了谁。疯丢子:我参与过很多培训,“新雨计划”是印象很深的一次。大多培训会邀请很多传统文学作家、教授来培训,可是“新雨计划”邀请了很多自媒体,印象特深刻,比如有故宫博物院的老师,有侯小强——他当时担任盛大文学主编,现在是火星小说创始人。他们讲了很多扩展知识,关于网文写作的素材,关于业态的知识。对我们作者来说,他们其实是从上往下在观察网文市场的发展。之前有人跟我讲,你要怎么写,我可能会说:你不要管我。可是听了他们的分享,我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感受到时代是在变化的,要赶上时代才能不被拉下。疯丢子:这种变化很明显:在此之前,我天马行空,想到什么写什么。后来意识到——可能跟那时候我开始全职写作有关系——意识到生存和生活是要磨合的。听了新雨计划的课程后,我写了几本现实题材作品。好在我工作经历多,写的过程还是简单的,赚了一点钱。(笑)疯丢子:我从网文的野蛮生长时代过来的。我加入作协,接受教育、引导,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网文一是被约束了,二是更健康了。我觉得网文还需要更大的空间,虽然中国网文已经出海,但是题材上限制还很多,很多老作者学会了画地为牢,小作者在埋头猛冲。我们还是需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网文看重内容质量、看重硬实力。提到网络文学,以前都说是中国的文化特色产品,但是现在日韩都起来了。我现在在看韩国的漫改小说、日本轻小说,他们都发展起来了,我个人是有危机感的。中国网文内容发展蓬勃,但孵化还不够。动漫改编比例来说,100部文,只有一两部能改编成漫画、走向海外,但在日本韩国,这个比例高很多。我希望平台和产业之间还能有更深、更全方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