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朱贺镭:杭州评词“我说您听!”
  •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字号【

编者按:日前,《中国艺术报》记者专访杭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杭州评词传承人朱贺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关于杭州评词的传承故事——

人物简介

朱贺镭
曲艺专长:杭州评词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二级演员。参加中国浙江(绍兴)·全国曲艺小书(弹词、走书)传承发展论坛及交流展演、全国非遗周展演,参演的滑稽小品《礼尚往来》入选参加全国“艺苑撷英——2022年全国优秀青年曲艺人才展演”,主演的杭剧《真的好想你》获杭州市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获杭州市宣文卫体系统第三届“匠心达人”。


“天,塌下来是什么滋味?”没开玩笑,4年前我尝到了……

记得那天,老院长刘笑声把我叫到办公室,一改他平时爱开玩笑的个性,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地对我说:“杭滑(全称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是杭州所有非遗曲艺的传承保护单位,杭滑人传承保护非遗文化责无旁贷,所以经研究决定,朱贺镭,由你来传承国家级非遗项目——‘杭州评词’!”

听到这一番话,我惊愕了。2008年,杭州评词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老艺人胡正华老师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但在3年后不幸离世。2011年,另一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月英老师溘然长逝。“杭州评词”仅有的两位代表性传承人的逝世,标志着这一项目没有了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12月,杭滑举行非遗传承拜师仪式时,全团8个非遗项目传人都面向各自的师父拜师学艺,只有我面前没有老师。

传承一个我非常陌生的非遗项目,还要一段时间内出成果,真比登天还难。

我从2000年进入杭滑,基本以演滑稽小品为主,从中也获得了一些荣誉,我也上电视主持节目,有一定的知名度,我对自己的现状已经相当满足了。可单位让我传承一个我非常陌生的非遗项目,还要一段时间内出成果,真比登天还难。评词不但需要说书,还需要演唱,这与我多年学演的滑稽艺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这门曲种还要自己弹奏乐器,我在艺校根本没有学过乐器,怎么传承?困难重重,前方一片渺茫。

        即便如此,我也去请教了一些杭州评话老艺人,希望能找到一些杭州评词的文本,了解下这个曲种的特点。“杭州评词?我不是很清楚啊!”“文本?我这里没有啊!”只有王宝善老师和李自新老师回忆了一些关于杭州评词的内容,并且表示对我传承杭州评词非常支持。当我在杭州城里穿梭着,我想可能结果也就这样了,连老先生们都心余力绌,我更是无能为力了。

当我把这个情况和领导说时,我的内心其实还有一点“小确幸”。没想到,老院长刘笑声听完,沉思了一会儿,说了一句:“你去找马来法老师!”

就这样,我和马来法老师因杭州评词而结缘。他以前说过杭州评话,又看过杭州评词。王宝善老师曾说,所谓“两评”不分家(评话、评词)。马老如数家珍地与我谈了杭州评词的“前世今生”。在学什么书目上,马老也动了脑筋,最终决定让我学说《白蛇传》。

只要把作品做好做扎实,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再好好做推广,也许真的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但是真正要学《白蛇传》的时候,问题又来了。《白蛇传》的故事,人尽皆知,有图书、戏曲、影视作品,要是按照老的文本背一遍,肯定没人愿意听,一来文言过于深奥费解,二来过去的语言节奏也很难为现在的观众所接受。所以,我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于是,我每一次整理、改编话本,都得拆一遍、改一遍,这个工作量可想而知。杭州评词不光创编难度大,说书场所也相对少。杭州现存的书场只有两家——大关书场和朝晖书场,里面的听众基本以老年人为主。如果把杭州评词比作“树苗”,那么书场就是“土地”。如何把年轻人吸引到书场,是要动一番脑筋的。书场少,剧场多呀!分布杭州各大城区大大小小的剧场,就是可以培育的“沃土”了。只要把作品做好做扎实,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再好好做推广,也许真的能闯出一片天地来。想到这里,我多了一分信心。

除了马老的帮助,魏真柏老师也陪我去苏州做长衫,带我去苏州评弹书场听书,教我关子怎么设、书要怎么说,汪谊华老师、王与昌老师则帮我设计音乐、讲解演唱方法,老师们为我的杭州评词传承工作颇费心力。

后来,我在王宝善老师和朱建萍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进入专业的杭州评话书场实习演出,前后一共3天。书场的书客和剧场的观众不同,书场里的书客是专门听书的,如果书说得不好,书客是不听的,非常现实。我还听说,朝晖书场的观众都是听了几十年的老听客,有的是杭州曲艺界的老前辈,有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听书了,与许多杭帮书的名家先生都是朋友,资格相当老,耳朵也很挑剔。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书场,第一天实习下来,演出效果还不错,第二天,有一位老书客走到我身边,竟然叫了我一声“贺镭先生”。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听客对说书人的尊称就是“先生”。此后,我作为杭州评词传承人到社区、城乡文化礼堂演出,在绍兴、象山等地表演,随浙江省非遗中心赴香港参加由“根与魂——忆江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出……为了杭州评词,我在家反复训练,三弦练到手起泡,我总想“就拼了!”

从2014年我整理、改编《白蛇传》话本到第一回《初识》、第二回《成亲》、第三回《被捕》等陆续与观众见面,这期间,“杭州评词”入选2016杭州重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我经历了一个既坎坷又幸福的人生旅程。2018年4月16日晚,我在可容纳346人的杭州艺苑剧场奉献了“钱塘余韵”(第二季)杭州评词专场演出,全场满座,反响热烈。

目前,杭州评词《白蛇传》前三回已经成熟,算是一个中篇,接下来,我再创编四五六回、七八九回,三个中篇连起来就是一部长篇杭州评词《白蛇传》。如果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希望以后找一个书场,不要太大,我说您听,一直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