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街道地处京杭大运河两侧,辖区面积6.38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居民5.7万余人。浸润在大运河文脉里的小河,自古以来便是商贾和文化名人的云集之地。
01 深耕运河文化, 提炼小河的根与魂 近年来,小河街道文联围绕“千年运河"的宏大主题,以历史典籍、人文古迹等细节人手,深挖小河历史文化底蕴。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小河拥有“国之三通,运之三水”之称,近水陆交通枢纽北新关,又是民国京杭国道(1929年)和浙江省第一条铁路(江置铁路1909年)的起点站。境内有运河、余杭塘河、西塘河(即小河)绵延穿梭。如今,辖区小河直街历史保护街区穿境而过,保留了杭州“最后的运河人家”,保留了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承袭了明清时期的街市生活气息。 ——丰厚的诗路底蕴。小河,有着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至迟于南宋,三水交汇之处便成为羁旅诗的发生地,明朝时期,汤显祖、王阳明等人曾到过小河。 ——创新的“小河文化”。基于“大美小河”总体文化定位,街道联手运河历史研究专家陈向文打造了“小河驿”的品牌。“驿”有两层含义:一来指驿站;二来驿又谐音“忆”。建立了小河驿文化建设导则,实施项目建设文化评估会审机制。邀请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各大媒体相继对“小河驿”文化品牌进行挖掘和专题报道,累计达到120余篇、13专版,“小河驿”文化内涵逐渐清晰并传播。 “小河之春”文化艺术节 小河重阳宴 02 文艺赋美小河, 提升街区人文品位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城五区”建设中心思想,以打造“运河明珠”为契机,坚持厘清文化脉络,紧扣文化脉搏,致力于呈现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运河孤本地 天堂新市井”。 2019年10月,小河街道在市文联、拱墅区文联的指导下成立了街道文联,充分发挥起文联对辖区文化艺术组织的联动、引领作用。街道文联现有成员41名,文联主席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摄影家吴宗其、西泠金石家江继甚等担任文联副主席,聘任了海飞、张海龙等26名文化顾问。 街道文联成立以来,打造了10大文化窗口,成功举办首届“星星点灯”杯全国童诗大赛、中国浙江(大运河暨三江两岸)国际摄影大赛、国潮·小河秘境、全国817稻米节等大型文化活动17场次,出版了《第五届中国浙江国际摄影大展》《寻味·小河》等书画册11本,创作书画作品100余幅,拍摄《因为遇见你》等宣传片13部 。 明真宫社区成功创建了杭州市摄影小镇,打造出了“仰望星空在小河、光阴流水席”等文化品牌,规范了群众性艺团队21支,招募文艺志愿者1700余人,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今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实地考察小河直街,充分肯定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传承保护城市文脉方面的成效。 03 文化融合, 形成“东动西静”文化架构 构建“东动西静”文化架构, 实现“市井烟火与现代时尚”的错位发展 丝联166园区 坚持文化赋能,促进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 坚持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共荣,助推街域发展良性循环。以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将丝联166、小河元谷、唐尚433三大文化产业园区及小河直街串珠成链,打造文艺青年集聚地,吸引了150余家文创企业、工作室入驻。立足文创企业招引与培育,升级小河驿·智序空间,举办小河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引进单向空间、巴士传媒、之江影业传媒等一批知名文创企业,辖区文创产业202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5.7亿元,同比增幅约17%。注重数字内容产出,小河驿智·序空间当前已吸引160余名新媒体从业者入驻、合作,与飞鸟与禾内容实验室、简与真视觉文化有限公司等10余家数字传媒企业完成签约。通过数字赋能,这些空间为新媒体创作提供服务空间,全年产出原创推文、视频等内容,可辐射超过3亿人次。 小河驿·绘空间 夯实社区文化家园建设 海小枪枪童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