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联动态

“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在浙美开展
  •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9日    字号【

吴山明先生在2014年新作《香格里拉》前

“重返单纯是我艺术理念的追求,包括题材、主题、语言、人物形象与情怀的选择。……所有有思想的、对艺术考虑较长远的、对自己有高要求的艺术家都会有‘回归到单纯’境界的期望,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有这种期望。……画家的经历一般是从简单到多彩丰富,也有到了多彩就停下来了,把多彩作为目标的,但没有把简单作为目标的。单纯呢,它是另外一种境界,它是丰富以后的一种单纯,往往是一种艺术的感觉,风格、语言,希望自己能够回归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6月19日,吴山明在浙江美术馆“重返单纯——吴山明执教五十年,从艺六十年中国画艺术展”上陈述自己的艺术理想。此次展览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市委宣传部及杭州市文联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也是该展览5月31日在中国美术馆取得极大成功后在杭州的全新亮相。展览以“体素照神”、“笔迹墨痕”、“淡者愈真”三个单元、200余件作品,显现吴山明从艺六十年来在中国人物画方面的探索。


吴山明画作:黄宾虹像·中国画·125x124cm·2014

冯远曾在《回到单纯——吴山明艺术风格谈》中说:“单纯化的造型表现是吴山明近作突出的特点之一。……简笔造型是向复杂的自然物象中寻找其内在性格、质量和综合色彩的表现,由细琐的客观自然物象,归纳为整体、概括、简化的过程。”吴山明曾就自己所画人物的“神韵”说:“画《黄宾虹像》和《潘天寿像》的时候,两位的形象我几乎可以背着画出来。……我把它流畅地写出来了,这样笔墨的自由度才能解放出来。”这种对人物极强的把握能力来源于对所画对象的极其熟悉和体察。这一点,正可在此次展览的“体素照神”单元尽情欣赏。吴山明的“世纪英华”民国人物画系列,长达15米的巨幅作品《香格里拉》,以及“宿墨笔谈”(宿墨技法的解析和课图手稿)、“水墨散文”(吴山明四次集中写生的手稿及相关创作),在在体现出画家以全部内心的力量熔铸眼前景、极强的整体把握人物形神的能力。


草原无垠·中国画·99x95cm·2007

在展览的“笔迹墨痕”和“淡者愈真”单元,观者驻足于吴山明淡宿墨技法的神奇表现力。吴山明说,“宿墨”的美学效果是他“文革”后在甘肃、西藏那曲等地写生时发现的。当时气候生活太艰苦,所用之墨太阳一晒就很热,到了晚上又很冷,没有时间去收拾墨,于是第二天拿起来水一浇,就开始画。这便出现了宿墨效果。


吴山明画作:王国维像·中国画·125x124cm·2014

这一技法五代时由郭熙首先提出,而由于其笔墨易僵、结、板,脏,千年来技法难以突破。在吴山明之前,黄宾虹关注浓宿墨,他将宿墨叠在浓鲜墨上。相对于这种避光性的浓宿墨,吴山明寻找透光性的淡宿墨,寻找让墨慢慢从黑结变成纯净、明快、透亮、通透的方法。他发现,宿墨形成的墨痕与水痕,会在画面上直接出现一种碑拓状的线条和痕迹美,一种与“屋漏痕”相似的痕迹,是相对“虚性”的一种感觉。于是他继续探索,用好的墨来加熟脱胶并变性,使其处于半脱胶与全脱胶之间,因水产生又结又化的现象,并有一种新的肌理。这种墨痕水痕天生具有一种古朴苍润的气息,正与吴山明大西北写生笔下眼前的情境相契合。之后的三十年,他一直努力探索淡宿墨技法的各种表现,在宿墨语言上自成一家,将“浙派人物画”推进到了新层面。



抚今追昔,今年73岁的吴山明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从1957年发表连环画《两个公差》以来,他创造了一系列承载着时代公共记忆的代表作。五十年的教学生活、六十年的艺术探索,正如宿墨结晶,化为6月19日到7月2日的中国画展
——“重返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