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睦剧《何以为官》:在历史中深悟廉政的好戏
  •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7日    字号【

d0b2485a041260a09591c3976e5fd99.jpg


编者按:近日,“西湖之春”艺术展演在杭州举行,淳安县睦剧团新编睦剧《何以为官》参与汇演。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图片

本文作者陈张立|杭州市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

淳安县睦剧团新编睦剧《何以为官》以海瑞在淳安救灾安民的故事为依据,通过细腻的笔触用心塑造海瑞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清官形象,深度剖析清廉内涵。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春,淳安县遭遇百年未遇大旱。督府吏书因与海瑞旧怨,严令严州府各县不得借粮。淳安县不法粮商趁机哄抬粮价,灾民无奈外出逃荒。知县海瑞既为救助灾民,亦为淳安一县发展计,向灾民作出三日筹粮十万斤的承诺。海瑞以亲笔题写匾额为奖励,鼓励粮商捐粮。淳安县主簿王世章开设的昌盛粮行纠集粮商抵制捐粮,并借海瑞母亲七十大寿之际行贿。藏有五十两银子的糕点被不知情的海瑞夫人王氏收下。海瑞查封昌盛粮行时,督府书吏出面阻扰查封。海瑞痛斥督府书吏、王世章及不法粮商。督府书吏、王世章反以王氏受贿为由,威胁海瑞。海瑞怀着“决不欺民”的决心,责罚夫人、仆人,查封粮店,严惩了相互勾结的奸商和官吏,并按时将救灾粮送到灾民手中。


作为一出清官戏,睦剧《何以为官》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形象立体鲜明,舞台呈现写意流畅,在“决不欺民”主题上浓墨重彩,引起观众的共情、共鸣。

1.jpg

 新颖视角塑造清官形象

公元1558年,海瑞从福建南平教谕到淳安任知县,正式踏上仕途。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海瑞清丈土地、均平赋役、明断疑难案件、兴办学社,扭转了不断有农户外逃的困境局面,逐有“海清天”之名。海瑞调任兴国后,淳安百姓立“去思碑”纪念。至今,淳安仍流传着海瑞智惩胡宗宪之子等故事,并将其与淳安本地名人商辂齐名。
戏曲中有很多与海瑞相关的剧目。睦剧传统戏《生死牌》中,海瑞作为清官的象征符号出现,伸张正义。京剧、秦腔、婺剧等剧种有《海瑞训虎》等相关剧目,时常演出,深受欢迎。在这些剧目中,海瑞多以为民做主、惩治豪强的艺术形象出现。

睦剧《何以为官》通过海瑞与百姓、海瑞与夫人、海瑞与不法粮商、海瑞与赃官的不同关系处理,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清官海瑞形象。剧中的海瑞既忧心淳安发展,亦忧心百姓生计;既能放下身段求粮,又能不畏强权,大胆处置不法粮商。值得一提的是,海瑞对夫人王氏的情感刻画视角新颖,别具一格。第二场中,海瑞与王氏夫唱妇随,情深意重。王氏收取贿赂事情被督府吏书点出时,海瑞错愕、痛心。真相大白时,海瑞秉公执法,责打王氏。三个不同的情感表现,勾勒出了海瑞在坚守清廉中的复杂情感。

2.jpg

“决不欺民”是塑造海瑞清官形象的基础,亦是全剧阐述清廉深意的内核。海瑞面对饥肠辘辘的百姓,作出了三日筹集十万斤救灾粮的承诺。在面对督府书吏、县主簿的拉拢、刁难、陷害时,海瑞始终坚持“决不欺民”的信念,惩治商人、严词抗争、明辨是非。面对百姓时,海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躬身送粮。在筹集救灾粮上,海瑞又利用智慧突破了督府书吏的禁令,顺利从徽州借来救灾粮。


刚正、亲民、睿智、重情的海瑞清廉形象丰富立体,有别于以往戏曲中海瑞形象,是睦剧艺术探索创新的一次积极尝试。

3.jpg

 别出心裁塑造“身边人” 

传统戏曲里的清官戏,或在明断公案上极尽其能,或在勇斗豪强上浓墨重彩,亦有少数在内视自身上落笔。清官的“身边人”,尤其是妻子形象的塑造,大多缺失,少数天然支持清官的一切行为,仅具备增添色彩的作用。


睦剧《何以为官》以观众视角,采用极简的笔墨塑造了贤良、明理的王氏艺术形象。初出场时,王氏的贤良淑德与戏曲舞台上的清官夫人形象一般无二。当面对王世璋送礼时,王氏遵循与海瑞的约定,果断拒绝;面对王世璋以同僚情分、礼物轻薄游说,王氏不置可否;在发现王世璋藏在礼物里五十两贿赂银子,王氏果断上交县衙。此时的王氏,已经从一般的清官夫人脱变成坚守清廉本色、反对腐败行为的参与者。这种契合当下反腐趋势的情节设计,既推动情节发展,在正义与邪恶的对决高潮处增加了情感纠葛,让故事更生动感人,更从细微处入手,突出坚守底线与清廉家风的重要性,使该剧有了借古照今的警示教育意义。

4.jpg

分散部分笔墨落在清官“身边人”的形象塑造上,为戏曲清官戏的创作探索、尝试了一种新的可能,亦是深刻领悟廉政精神内涵的表现。


全剧主要着力海瑞与不法粮商、赃官的斗争故事线与海瑞和王氏的情感线构成的强烈戏剧矛盾冲突,具有打磨精品的潜力。海瑞是古代清官形象代表之一,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主创跳出地域限制,聚焦海瑞生平,在详实的历史资料中再次汲取创作灵感,借鉴其他剧种、名剧的创作经验,将“何以为官”的剧名与“决不欺民”的主题进行更高层次的艺术升华,打造成具有淳安、睦剧辨识度的精品剧目。

5.jpg
6.jpg



信息来源:杭州市戏剧家协会、杭州市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演艺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