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资讯

“杭州作家文丛”作品分享活动在浙江文学馆举行
  •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字号【

4月9日下午,“杭州作家文丛”(第6辑)作品分享活动在浙江文学馆举行。各地文学爱好者、创作者,市文联全体工作人员参加。

1.jpg

“杭州作家文丛”是杭州市委宣传部与杭州市文联共同扶持的文艺精品工程项目,由杭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组织实施。项目旨在加强杭州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中青年作家勤奋创作、多出精品。文丛第6辑收录四部作品,分别是李璐的文学评论集《灵性的生长》、郁雯的诗集《火草集》、禾子的散文集《人间三记》、巴克的小说集《小娟》。

活动还邀请了评论嘉宾王自亮、周华诚、西维、陈羽茜参加,8位不同领域的文学创作者、评论家展开了深入交流,4位作家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历程与感想,4位评论嘉宾分别对作家、作品进行了解读。

2.jpg
王自亮评价郁雯的诗歌创作是“中性写作”,她自幼写诗,长于不同诗歌体裁,涉足多种艺术领域,这也激发了她充分的创作灵感。周华诚认为,散文最重“情真意切”,禾子写作语言洗练,以切身经验写出了真挚感人的散文作品。西维说,写评论是理性剖析,而李璐用真诚、执着和热情,通过评论为读者搭建了走向新锐作者的路径。陈羽茜说,巴克以“下沉式写作”书写人生的困境,用轻松的笔写沉重的故事。
3.jpg


现场反响热烈。分享会后,听众们纷纷上前与作家们进行交流。本场活动由杭州市文联指导,杭州市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主办,杭州市评协、杭州市作协承办,临安区作协、富阳区作协协办。

4.jpg



嘉宾发言回顾


王自亮

郁雯是一位卓越的,得到广泛承认的诗人。既保持自由写作的清醒意识,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又紧贴生活本身和现实世界,在描摹中有超越,超越时不蹈空。正如大诗人米沃什一生所做的,同时用“俯瞰”和“近观”来观察大地上的人与事,一如《爱丽丝骑鹅旅行记》中同时用两双眼睛打量世界的神奇之术。郁雯出身艺术之家,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长期浸淫于文学艺术氛围之中,加上她的优异禀赋和高度执着,故而有了如此多的成就,包括诗歌、绘画和小说等领域,不一而足。

郁雯最近出版的诗集《火草集》是她的新收获。这部诗集虽然书页不厚却份量很重,成色十足。可以说,郁雯凭借这本诗集抵达了新高度和令人惊奇的景深,具备一种向天空掘进和向地底飞跃的精神气质。观其大者,这本诗集和她诸多作品一样,有不少特质必然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一是她的诚实写作态度令人感怀,郁雯没有什么宣言,也不张扬某种“主义”,比如女性意识、先锋性和各种流行的主张,而是以更为诚实的姿态面对生活,沉稳扎实写作,在语言、形式和意蕴上探索各种可能性。《火草集》就留下了她的思索与寻求“诗与真”完美结合的痕迹,希冀在诗艺上臻于极致的良苦用心,跃然于纸上。二是诗艺上探求一种混合的风格,并取得了可喜进展。这种混合风格其实就是在艺术上保持某些张力,如知性与真实、华美与朴素、灵动与坚定、单一与复调,无论是一首诗还是一部诗集的整体感,都给我留下这个印象。她的劳作富有成效。三是打通艺术门类的壁垒,在诗歌写作中借助于绘画、表演和音乐的手法,获得了彼此穿透的效果,包括画面感、歌唱性和戏剧性,从而显得气韵生动,意味深远。即使是借鉴绘画手法,郁雯也能正确处理“绵密与疏朗、白描与泼墨、勾勒与涂抹”之间的关系,大大开拓了诗歌空间和表现力。第四,凸显了爱、美与死亡,灵与肉这些母题,哲学家在意识上“练习死亡”,诗人则描绘死亡进程,将生、死与美等量齐观。她写父亲的诗歌感人至深,至于《胜利剧院》《微物之旅》《我释放的夜是有力的》《黑色情话》等,都证实了她是处理这些母题的高手。透过郁雯的诗歌,我们看到了温情与决绝的对立统一,复杂性、微妙感和悖论的共时性,特别是她处理激情与理性的平衡术。第五,郁雯处理日常事物和生活题材时,非常在意写作分寸,保持美学意义上的“距离感”,又远又近,又“热”又“冷”,不即不离,不生不灭,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郁雯诗歌中的奇异灵氛与酷烈而温情的现实,几乎所有的篇章都有这种“异质混成”。在现代性语境中,她似乎是个通神的“女巫”,以语言的法术同时“祛魅”与“返魅”。第六,她的“中性写作”的立场,也值得我们关注。


周华诚

禾子的《人间三记》,分为三个部分,人物记、出门记、读书记。这本书里的作品,有纯正的散文品质。一是情真意切。禾子这本散文里的作品,与他之前的作品有所不同,在题材上、叙述上都有新的突破,尤其是第一部分“人物记”中,写了几位至亲的人。这是一种有勇气、有力量的深情书写。二是作品的语言,极为洗炼。禾子写诗很多年,一直是位诗人,他的语言非常干净,这是一种对语言的高要求。三是作品的气息很好,很松弛。散文的好与不好,有时候就在气息。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禾子在创作这本作品 的时候,气息是沉静悠长的。禾子几年前创作过一部作品《借个院子过生活》,是他在徽州做民宿时,每个晚上的文学书写,是对当下生活非常近距离的火热书写。这一次《人间三记》里的文章,收录文章跨度近十年,文章有长短,但统一的是,相对来说是一种冷静的凝视,有了很多更加沉静悠深的东西。

我和禾子是多年的老友,从他的生活、创作轨迹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文学创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创作的宝贵资源库,创作为生活带来精神的滋养。从这一点上来说,禾子的创作是非常可贵的。我也期待着,从这一本书之后,禾子能开拓出更辽阔的写作疆域,写出更优秀厚重的作品。


陈羽茜

巴克老师一直都很关心年轻人的感情生活,之前的小说集《亲爱的租客们》就有好几篇写到青年男女的感情。小说集《小娟》的出版,再次印证了他对于这方面敏锐的洞察力和捕捉力。

《小娟》的女主人公是一位社会底层的打工妹。她与文中的“我”之间流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暧昧情感,当小娟以为,自己正在经历一段纯粹美好的爱情,却惊讶而愤怒地发觉,其实是落入了姨妈与“我”合谋的肮脏算计中。十七岁的小娟不愿意接受这一切,拒绝了“我”支付的费用。但小说最后,小娟还是不可避免地沦落风尘,走上了姨妈为她“谋划”的老路。

这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这本小说里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巴克笔下,这些挣扎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面对突如其来的诱惑,内心是羞赧的,是惶然的,是不知所措的。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命运齿轮推着往前走,最后还是无法摆脱人生的困境。其实,巴克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他在情感上无限贴近他们,应该说,他对小人物的书写是一种“下沉式”的写作。他们住的什么房子,吃的什么菜,花销用度怎么样,做事的思维逻辑怎么样……这些细节在小说里都把控得很到位。

当然,要写好一篇小说,不仅要下沉,要进入,还要能够出来。就像《人间词话》里说,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其实写小说也是一样的。在“下沉”的同时,巴克就能做到“出乎其外”,清醒地观照现实。所以我们读下来,会觉得这本书的笔法非常幽默轻逸,它不沉重。甚至有些地方读起来是非常好玩的,有趣味的,有些情节是让人啼笑皆非的。

上个世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把“轻逸”认定为新时代的文学趣味。它能够抵达人类幻想的境地,对抗现实世界。其实,《小娟》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用轻松的笔写沉重的事,这里面浸透着作者对现实的理解、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所以说,一位好的小说家,一部好的小说,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良好的叙事能力之外,还应该潜在生活的深处,用敏感细腻的心观照现实;同时,也要站在一个高度,写下具有人文关怀与现实主义精神的文字。相信,勤奋的巴克老师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西维

李璐的评论集《灵性的生长》分为三部分,上篇“新锐精神”是本书分量最重的一部分,是17篇对“80后”“90后”作者作品的评论,是我最喜欢的部分,里面有很多我熟悉的朋友的名字,徐衎、张玲玲、赵挺、草白……我看到那些评论的标题:“把玩死亡的猫”(关于徐衎),“在车里”(关于赵挺),“永远在风中旋转的魂灵”(关于张玲玲),就会心一笑,没错,他们就是这样。她有效地识别了他们,找出了他们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标记,不仅仅因为她和他们是朋友,更确切地说, 是她先能识别他们,再成了朋友。虽然,她一再强调,她关注的是文本,她评论的也是文本。但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创作者,我通过李璐的评论这个特殊的文本,不仅看到了那些作者的文本,更感受到了文本背后的创作者,即使是不熟悉的作家,我可能也会灵光一现:哦,原来,他是这样进入自己的作品的。她用真诚和专业精神搭建的桥梁,让我更了解他们。我想,这是我作为读者和写作者的受益。感谢李璐。